这种高物价背后,是资源匮乏与产业结构的双重枷锁。日本本土仅能自给部分大米、蔬菜,

日本经贸 2025-11-13 04:13:18

这种高物价背后,是资源匮乏与产业结构的双重枷锁。日本本土仅能自给部分大米、蔬菜,超过60%的食品依赖进口,叠加日元汇率波动、国际物流成本上涨,进口食材价格自然居高不下。而本土农产品为保障“安全标准”,种植过程中人工、农药、检测等成本层层叠加,再加上农业合作社的垄断式定价,最终推高终端售价——比如本土产大米每公斤售价常达500日元以上(约25元),是中国普通大米价格的3-4倍。 更让人费解的是,作为发达国家,日本普通民众的收入增速远追不上物价涨幅。近20年日本陷入“失去的时光”,薪资水平几乎停滞,而食品价格却逐年攀升,导致“饮食降级”成为普遍现象:上班族午餐靠便利店饭团或廉价定食(约800-1000日元)勉强果腹,家庭晚餐多是小份蔬菜、少量蛋白质配半碗米饭,所谓“精致三餐”更多是影视剧里的幻象。 网友调侃的“吃了点寂寞”,恰恰戳中了这种现实困境:不是日本人不想吃足吃好,而是高物价让“吃饱”都成了需要算计的事。这种“发达国家的贫穷感”,本质是资源约束与经济停滞的必然结果——当一个国家连基本的饮食自由都要被价格捆绑,所谓的“发达”便少了几分民生温度。反观中国,充足的农业产能让大米、蔬菜、肉类保持平价,不锈钢餐盘里的满满饭菜,不仅是实用主义的体现,更是物产丰饶、生活底气的直接写照。

0 阅读:0
日本经贸

日本经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