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博主“吴老臭”花30万买了辆宝马摩托车,结果才骑了800公里,轮胎就出现了严重的磨损,没想到他直接背着轮胎飞到意大利找总部维权。 谁能想到,花 30 万圆机车梦,最后竟要扛着半条轮胎跨国维权? 广东博主吴老臭的经历,戳中了无数车主的肺管子! 事情得从那辆宝马 R1250 说起,刚提的新车,新鲜劲儿还没过,骑到 800 公里就不对劲了。 后轮胎花纹快磨平,边缘还裂了缝,这哪是磨合期的车?分明是质量有问题! 他火急火燎找 4S 店,结果售后一句话噎住他:“轮胎是易损件,不保,自己掏钱换。” 吴老臭不接受,要求检测,对方却冷冰冰拖着,这一拖就是两个多月,没半点回音。 其实很多车主遇到这种情况会认栽,但法律早有明确规定。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商品质量不符合要求,消费者可要求退换修,商家还得承担运输等必要费用。 易损件也不能一刀切拒保,800 公里的非正常磨损明显是质量问题,商家不能用 “易损件” 当挡箭牌。 遇到这种情况,先保留发票、磨损照片、沟通记录等证据,再打 12315 找消协投诉,或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必要时可走诉讼途径。 如果商品有缺陷,商家还得按规定召回并承担相关费用。 更气人的还在后面!他偶然发现,同款宝马在国外配的是米其林轮胎,到了国内就换成了象牌。 更离谱的是,这款象牌轮胎在国外早就因质量问题召回了,国内市场却连个通告都没有,简直把中国消费者当冤大头? 找消协,流程绕来绕去没结果,打宝马中国客服,始终是敷衍的官话。 所有路都被堵死,吴老臭一横心:直接去意大利,找宝马总部要说法! 带着剩下的半条磨损轮胎,他飞了十几个小时到米兰摩托车展。 一亮相宝马展台,外方工作人员看着轮胎都愣住了:800 公里磨成这样,确实不正常! 可没想到,宝马总部说轮胎是象牌生产的,该找象牌,象牌代表又甩锅,说轮胎是按宝马规格做的,质量该宝马把关。 两边互相踢皮球,把他晾在中间。 好在他把维权过程拍了下来,视频一上网就炸了。 有人为他点赞,说替国内车主出了口气,也有人质疑他作秀,觉得机票钱比轮胎贵。 但不管怎么说,舆论的压力起作用了! 没几天,宝马中国主动找上门,不仅报销了之前的拖车费、高铁费共 9120 元,还上门免费给换了一套米其林轮胎。 看似圆满解决,可疑问没消失:为什么国外用好胎国内用差胎?为什么国外召回国内悄无声息? 吴老臭要的从来不是一套轮胎,而是一个公平的态度。 他这趟米兰之行,花的机票钱,买的不是轮胎,是给所有跨国品牌提了个醒。 中国消费者不再是忍气吞声的冤大头,平等对待和基本尊重,从来都不是靠妥协换来的! 你觉得跨国品牌的 “内外有别” 该怎么治?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