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姑娘的生活方式火了!8月25日报道,家有6套房,父母每月还给6000块“生

文史充点站 2025-09-24 10:55:43

北京一姑娘的生活方式火了!8月25日报道,家有6套房,父母每月还给6000块“生活费”,表面看像"啃老",实际上她把家庭事务当成了正经工作——陪姥姥看病挂号、给父母当旅行规划师和导游,连老爸搞不懂的电子设备都是她包办解决。 北京28岁的小雅最近成了网上讨论的焦点,她家有6套房产,每月从父母那里拿6000元生活费,乍一看像是典型的“啃老族”。 但仔细了解她的日常安排后,发现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她82岁的姥姥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需要每两周复查一次,小雅经常凌晨4点起床用手机抢挂号,一次没抢到就得换其他医院。 上个月姥姥突然血糖飙升,小雅半夜开车送急诊,在医院守到天亮,这样的突发情况每个月至少发生两三次,她对协和、人民医院、安贞医院的挂号系统和科室分布都烂熟于心。 父母退休后迷上了旅游,但对网络订票和电子支付都不太熟练,小雅承包了所有行程规划,从机票比价到酒店预订,从景点门票到当地交通,每次出行前她都要做足功课。 去年父母去新疆旅游15天,小雅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她研究了十几个旅游攻略网站,打电话咨询当地旅行社,甚至加了几个新疆当地人的微信群了解实时路况。 家里大大小小的电子设备也都归她管,父亲的iPhone经常卡顿,母亲的iPad总是连不上WiFi,智能电视的各种APP更新也需要她操作,上周父亲想学用微信视频通话,她耐心教了三遍才学会。 有网友算了笔账:北京请住家阿姨月薪普遍8000—12000元,养老院床位费用从每月5000元到2万元不等,知名的太阳城、泰康之家等高端养老社区,入住费用动辄几十万还要排队等床位。 相比之下小雅每月6000元的生活费确实不算高。更重要的是,她提供的服务远超普通保姆或护工,医院陪诊时她能准确向医生描述姥姥的病情变化,旅行中她熟知父母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 小雅也有自己的考虑,她之前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经常加班到深夜,周末还要配合客户需求,那段时间她很少回家,姥姥生病住院她都没能及时知道。 辞职后的这两年,她重新学了摄影和烘焙,还考了营养师证书,为父母制定旅行攻略时,她会结合营养学知识安排饮食,拍摄的旅行照片也比以前更有质感。 小雅坦言这种生活方式并不适合所有人,她能这样选择,很大程度上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允许,6套房产每年的租金收入足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开销。 但她也发现这种安排让全家人的生活质量都有了提升,姥姥有专人陪护,就医更及时便利;父母出游更安心,也敢去更远的地方;她自己则避免了职场内耗,有更多时间发展兴趣爱好。 看了北京这位姑娘的故事,评论区真是炸开了锅!大家吵得火热,主要分成了好几派,各有各的理。 “这不算啃老,是新型家庭分工!”不少网友觉得,人家姑娘明明干着保姆、陪诊师、旅行规划师和家电维修工的活儿,每月6000块在北京请个住家保姆可能都不太够。 更何况自家人照顾更贴心、更放心,这份亲情和责任感可不是钱能衡量的,有网友说得好:“有人负责赚钱养家,有人负责守护家人,都是在为家庭做贡献,分工不同而已。” “算过经济账,这波父母不亏!”很多精明的网友直接算起了账:在北京,请个专业陪诊师每小时可能就要200元起,住家保姆月薪至少六千到八千,好点的更贵,养老院费用更高,姑娘每月拿6000,把这么多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父母这“投资”简直太值了! “羡慕但学不来,主要还是家里有矿”,也有一些网友表示,虽然理解和支持,但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家里有6套房”,有丰厚的财富积累,普通家庭很难复制。“说到底,还是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分工啊。” “长期脱离社会,真的没问题吗?”部分网友则表达了一丝担忧:年轻人长期待在家里,会不会逐渐与社会脱节?未来等父母老去,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社交圈子又该怎么办? 不过也有人反驳:“能把家庭打理好,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和社会价值的体现。” 这事儿您怎么看?您觉得这种“家庭全职管家”的模式,是“新型啃老”还是“智慧养老”?如果您有条件,会选择或者支持自己的子女这样陪伴家人吗? 快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

0 阅读:76

评论列表

旭日东升

旭日东升

1
2025-09-24 11:43

这叫智能致富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