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预判非常准确,埃及牵头建立阿拉伯23国军事同盟计划已经失败!让人最担心的事情海上发生了,埃及要求建立23国军事同盟,共同防御协议。 埃及原本雄心勃勃,试图打造一个阿拉伯版的“北约”,其计划十分周全,设想成员国若遭受攻击,便集体出手,甚至对联合军演和情报共享等细节都做了细致安排。 然而,现实却给了埃及沉重一击,阿拉伯国家各有各的心思,沙特和阿联酋担忧埃及借此机会重新确立其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地位,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因西撒哈拉问题而矛盾重重、相互较劲。 尽管卡塔尔与海湾国家表面上已达成和解,但2017年断交风波留下的“后遗症”依旧存在,更为棘手的是,许多国家顾虑明确针对伊朗会引发外交危机。 实际上,这种军事合作的尝试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反复出现,每次都因各国患上“主权恐惧症”而无果而终,谁都不愿意将国防自主权拱手让人。 资金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埃及希望富裕国家帮忙分担军费,可当下石油国家自身经济也面临困境,谁还愿意长期为他人买单?更何况不少海湾国家在也门战场上已疲惫不堪,对外派兵实在提不起兴致。 有趣的是,就在这个23国联盟计划陷入僵局之时,另一种更为灵活的合作方式悄然兴起,去年,海湾国家与埃及、约旦组建了“联合互访部队”,这种合作方式无需签订复杂条约,可根据实际需求随时调用,反而更受各方欢迎。 以色列借助《亚伯拉罕协议》,与众多阿拉伯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这一举措实际上已悄然构建起一个针对伊朗的松散联盟网络,为地区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 有位中东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阿拉伯国家就像一群鱼,它们愿意一起游动,但谁都不想被装进同一个鱼缸,”这种既合作又保持距离的模式,反而成为当下最现实的选择。 当然,大国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美国表面上支持阿拉伯国家加强合作,但绝不允许其脱离自己的掌控,俄罗斯虽有意插手,但乌克兰战争使其分身乏术,在一定程度上,大国之间的博弈让阿拉伯国家更加不敢轻易选边站队。 埃及这一计划的失败,实际上暴露了阿拉伯世界更深层次的问题,最根本的是,各国面临的威胁各不相同,虽然大家都对伊朗有所防范,但卡塔尔却与伊朗暗中保持联系,阿曼热衷于充当和事佬,阿联酋最近还与伊朗缓和了关系,这种各怀心思的状态,怎么可能建成真正的同盟呢? 阿拉伯国家体系素秉持“各行其道”理念,观欧盟、东盟发展,区域整合常需有一方率先让步,而阿拉伯世界至今仍在“泛阿拉伯主义”与“本国利益至上”间徘徊不定。 更耐人寻味的是,如今合作方式也在不断进化,网络安全、无人机防御等新威胁的出现,催生了更为灵活的合作模式。 例如,沙特和以色列虽未建交,却在网络安全领域悄悄展开合作,阿联酋则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以增强自身安全保障,这种“点对点”的合作方式,或许比大张旗鼓地组建同盟更为有效。 未来的阿拉伯安全架构很可能如同“朋友圈分组”一般,关系最为紧密的海湾国家在一个“群组”,埃及、约旦在另一个“群组”,北非国家可能只是偶尔“点赞”,虽然这种架构看似松散,但却更能适应当前这个多变的世界。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真正的安全绝非仅依赖枪炮便可保障,也门战争便是有力例证,它充分表明,武力冲突根本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也许阿拉伯世界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武器装备,而是一种更为开阔的安全观,将经济发展、气候变化、水资源等真正关乎百姓生活的问题纳入合作范畴,只有当各国真正意识到命运相连时,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团结。
我国的预判非常准确,埃及牵头建立阿拉伯23国军事同盟计划已经失败!让人最担心的事
物规硬核
2025-09-23 18:42:0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