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美军,韩国要独立 当地时间9月21日,李在明发文宣称:将自主国防寄托于外国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23 10:01:15

不要美军,韩国要独立 当地时间9月21日,李在明发文宣称:将自主国防寄托于外国军队是一种屈从心态。 这番表态迅速在韩国国内引发热议,毕竟自1953年《韩美共同防御条约》签署以来,美国驻军已经成为韩国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25年初,仍有大约2.85万名美军士兵驻扎在韩国境内,这些兵力分布在平泽、乌山等多个军事基地,构成了韩美同盟的实体支撑。   李在明的言论并非孤立存在,早在今年8月访问美国期间,这位韩国总统就曾公开表示,韩国将在维护朝鲜半岛安全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并承诺增加国防开支用于尖端技术研发。这种政策转向背后,是韩国社会对美韩关系不平等性的长期不满。   2025年7月,美国与韩国达成的贸易协议中,韩国被迫向美国提供3500亿美元投资资金,同时接受美国15%的关税制裁,这种经济上的让步让不少韩国民众感到屈辱,也为李在明的自主国防主张提供了民意基础。   要理解韩国寻求国防独立的动机,不得不回顾韩美同盟的特殊历史。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出于国家安全的迫切需求,主动将防务主权部分让渡给美国,这种安排在当时确实为韩国经济腾飞创造了稳定环境。   美国不仅提供军事保护,还在政治制度建设、市场开放等方面为韩国提供支持,直接推动了"汉江奇迹"的出现。但随着韩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这种依附关系开始引发争议,尤其是2025年3月美国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名单后,韩国国内要求摆脱对美依赖的呼声愈发高涨。   李在明政府面临的现实挑战相当严峻。韩国近年来深陷人口危机,生育率持续走低导致适龄入伍青年数量逐年减少,兵力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公认的国防短板。   为弥补这一缺陷,韩国国防部今年9月推出大规模无人机操作员培训计划,目标在未来5年内培养50万名"无人机战士",试图通过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弥补传统兵力不足的劣势。   这项计划预算205亿韩元,将采购1.1万架商用无人机分发至各部队,但实际训练效果却遭到质疑——首次试点中20名士兵轮流使用一架无人机,部分人员仅完成基础操作就结束了培训。   技术自主化是韩国实现国防独立的核心障碍。尽管韩华系统等军工企业承诺将无人机零部件国产化率从60%提升至80%,但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现役无人机的图像处理芯片仍依赖进口,抗干扰数据链技术尚未突破,这导致商用无人机在模拟战场环境中的生存率不足30%。   今年8月,韩国国产重型无人机与美制F-35A战斗机开展协同训练时,就暴露出严重的数据链不兼容问题,这类技术瓶颈成为制约韩国国防自主化的关键因素。   美国对韩国的国防自主诉求态度复杂。一方面,特朗普政府今年5月曾考虑从韩国撤出4500名美军,将其部署至关岛等印太地区其他基地,这种调整被解读为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的信号。但另一方面,驻韩美军司令在听证会上明确反对削减驻军,强调维持现有兵力规模是应对地区安全挑战的必要条件。   这种矛盾态度反映了美国既想减轻驻军负担,又不愿放弃对朝鲜半岛影响力的战略考量。   李在明政府选择在此时提出国防自主主张,有着深刻的国内政治逻辑。韩国总统选举中,国防政策历来是重要议题,强调民族独立能够有效争取中间选民支持。同时,通过推动军工产业发展,还能带动相关就业和技术创新,为经济注入新活力。   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对美贸易顺差达557亿美元,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国防投入提供了基础,这也是李在明敢于承诺增加国防预算的底气所在。   韩国的国防自主化尝试已经取得一些进展。除了无人机部队建设,韩国正在加速推进KF-21战斗机量产、潜射导弹研发等自主武器项目,这些装备一旦列装将显著提升韩军的独立作战能力。   在今年8月的韩美领导人会谈中,李在明成功争取到美国对韩国尖端防卫产业的合作支持承诺,为引进关键技术打开了缺口。这种"以合作求自主"的策略,体现了韩国在同盟框架内争取更大防务空间的努力。   但国防独立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朝鲜的核威慑能力持续提升,让韩国不敢轻易改变现有的安全架构。2024年韩国总统尹锡悦曾宣布韩美同盟已提升为"以核为基础的同盟关系",这种表述反映了韩国对美国核保护伞的实际依赖。   李在明虽然强调自主国防,但同时也呼吁特朗普与金正恩举行会晤,显示出对美国外交协调能力的持续需求。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