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年,石勒把6千头羊驱赶入幽州,王浚不由胆战心惊,原来石勒一直欺骗自己。王浚没有自知之明,他居然想当皇帝,栽在石勒手里。 300年,贾南风处死太子司马遹,拉开了八王之乱下半场的序幕。此后,各地诸侯王为了争夺储君之位进行混战,并把匈奴、鲜卑、羯、氐、羌、乌桓拉进来。 王浚、石勒,乱世中崛起,是晋末十六国时代的枭雄,都有自立为帝的野心。王浚、石勒,都不是池中之物,是军阀中的强者。 304年,荡阴之战,东海王司马越裹挟惠帝“御驾亲征”,与成都王司马颖展开激战。司马越一败涂地,司马衷都被射中几箭,只好逃到东海国,但事情还没结束。 司马越近宗兄弟众多,东瀛公司马腾拉着幽州刺史王浚,把鲜卑骑兵、乌桓骑兵投入战场。王浚麾下的幽州铁骑本身就能打,加上鲜卑、乌桓支持,几乎是碾压司马颖、司马颙。 王浚投入战斗,局势立刻发生改变,幽州骑兵、鲜卑骑兵、乌桓骑兵攻克邺城。晋惠帝、司马颖狼狈而逃,被司马颙部将张方裹挟去长安。 皇帝在长安,司马越以“靖难”为理由,鲜卑骑兵、乌桓骑兵又杀向长安,把司马衷拉回来。不久,司马颖、司马颙相继被处死,司马越成为赢家,这都是王浚的功劳,故而王浚实力不断增长。 晋朝末年,天下混乱,王浚便割据一方,拥兵自重。311年,匈奴刘氏攻克都城洛阳,俘虏晋怀帝,而王浚却忙于与刘琨战斗,压根就不管晋朝死活。 王浚看来,晋朝大势已去,诸侯群雄逐鹿,自己手握重兵,为何就不能效仿司马家当皇帝呢?当年,司马家就是靠这一招当皇帝,司马家能行,自己为何就不行。 北方一片混乱,各方势力都进行争夺,王浚动了当皇帝的念头。但是,王浚毕竟是晋朝的臣子,此时晋朝在江南、关中、中原依旧有影响力,王浚想当皇帝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没啥人支持。 得知王浚想当皇帝,石勒极力讨好他。石勒,羯族首领,在刘氏匈奴麾下效力,武力十分强悍。311年宁平城之战,石勒全歼司马越的10万大军,刘聪、刘曜才得以攻克洛阳,西晋名存实亡。 石勒军事能力强,比较是羯族,也就是匈奴的下属,在匈奴“汉国”得不到重用也就罢了,还被刘聪猜忌。如此,石勒早就有自立的想法,只是实力不足,不得已保持半独立状态。 石勒的处境,王浚十分清楚,石勒出身太差,想出人头地,就需要依靠自己。王浚还是低估了石勒,石勒确实处境尴尬,但自己也还不到哪里去。 为了争取王浚的信任,石勒不但主动“称臣”,还每天对着王浚送来的节杖进行朝拜,态度十分谦卑。这一切,王浚都认为是石勒屈服的象征,故而对他深信不疑,认为石勒是真的支持自己。 石勒果真支持王浚吗?答案是否定,石勒一生颠沛流离,早年被贩卖为奴,好不容易迎来改变命运机会,岂能继续为人臣呢?石勒在“汉国”就是半独立,又岂能真心对王浚称臣呢? 石勒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麻痹王浚,进而夺取幽州,扩充势力。谋士张宾的策划下,石勒已经定下以襄国为中心,以河北为根据地,进而统一天下的策略,王浚是他必须要消灭的对象。 直接武力对决,石勒不是王浚对手,即便此时鲜卑内斗,王浚没有外援,石勒也打不赢。如此,石勒只能靠智取,先骗取王浚的信任,然后袭击幽州,以最小的代价拿下这座军事重镇。 314年,石勒以劝谏王浚登基为理由,亲自来到幽州,王浚十分开心,他丝毫没有防备。部将孙纬是个明白人,他知道石勒不是善茬,便建议王浚防备,以免被袭击,王浚则将其训斥一顿。 石勒则多一个心眼,哪怕幽州没有防备,也担心真的被袭击,故而先把6千头羊驱赶入城,堵塞道路。如此,就算城内有伏兵,王浚想捉拿自己,也未必能做得到。 石勒多虑了,王浚就没这个想法。看到6千头羊入城,王浚开始畏惧,却依旧相信这是石勒的“礼物”。如此,部将建议立刻调集卫队反击,就算不能击败石勒,也能突围而出,东山再起,免得束手就擒,王浚依旧拒绝。 关键时刻,王浚犯了两个错误,结果可想而知。石勒不是来祝贺,而是要夺取幽州。王浚沦为俘虏,被押送到石勒面前,而石勒正搂着王夫人,这一幕让王浚羞愤交加,无地自容。 王浚痛斥石勒不讲义气,做事不光明磊落。石勒笑了笑,对王浚说:“你作为晋朝的臣子,朝廷有难而不思报国,却想着自己当皇帝,难道这就是忠臣?” 石勒一席话,王浚没法辩驳,他终究是输家,被石勒处死,首级送给刘聪。王浚失败了,他手握重兵,确实有实力,但皇帝岂能随便当。此时,晋朝依旧有号召力,王浚失策了。
美国最强盛的时候,为啥不直接吞并全世界呢?其实两千多年前的王翦就回答过了。19
【5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