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刘关张被曹操击败打散,仓皇逃走的张飞在路过沛国谯县时,偶遇了一位貌美的砍柴女子,色心大起的张飞就要将其掳走,不想女子挣扎着大喊道,我是夏侯渊的侄女。张飞大叫好极了,直接背着女子返回了军营,强娶其为妻。 张飞这人,字益德,出自幽州涿郡,早年日子过得挺普通。东汉那会儿,地方豪强林立,他家没啥显赫背景,靠自己本事闯荡。长得五大三粗,力气大,爱喝酒,脾气也爆。跟刘备关羽结义后,三人南征北战,建安初年还拿下徐州刺史位子。可好景不长,曹操一出手,刘备就败了。张飞带兵撤退,部队散了架,他只能带着残部往豫州跑。沛国谯县那地儿,山多林密,正好藏身。他这趟逃命,运气背到家,却也撞上这桩姻缘。话说回来,张飞出身低,娶媳妇对他来说,不光是过日子,还得想想门第提升的事儿。那年代,豪门世家看重血统,他跟刘备混,图的就是翻身。 夏侯渊那边,曹魏阵营的骨干,官拜督军校尉,带兵打仗稳准狠。沛国谯县是夏侯家老巢,跟曹操沾亲带故,家族势力盘根错节。夏侯氏就是他侄女,那年才十三四岁,家教严,平日帮家里干活,偶尔出门捡柴。曹魏将领家风清俭,她没娇生惯养,生活简单。建安五年春,曹操追杀刘备,刘备军从徐州直奔豫州,张飞部队正好路过谯县。夏侯氏出门樵采,纯属巧合。张飞部队饥饿疲惫,他巡视时遇上她,本想占便宜,结果她一报家门,反倒让他打起主意。这事儿搁史书上,就一句话带过,可细想,乱世里强取豪夺常见,张飞这回捡了便宜,还顺带拉近了跟敌营的渊源。 这桩婚事,按《魏略》记的,张飞知道她良家女,就直接娶了。没啥媒妁之言,部队里草草办了。夏侯氏年纪小,家世高,嫁给张飞,等于从曹魏高门掉进刘备草根阵营。张飞这人,战场上勇猛,私下里粗鲁,娶妻后也没多温柔。部队继续撤,夫妇俩随刘备转战。他升了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带兵打仗样样行。夏侯氏跟着颠沛,适应了军旅生活,生下两个闺女。长女后来嫁刘禅当皇后,次女也入刘家。这婚姻虽起步歪,但对张飞家来说,稳住了后路。话说,夏侯家没追杀张飞,估计是乱世顾不上这点私仇,曹操那边也睁眼闭眼。 张飞娶夏侯氏后,刘备军稳住阵脚,建安六年进蜀。张飞领司隶校尉,管后勤带兵,战绩亮眼。夏侯氏在家操持,教闺女识字刺绣,日子虽苦,也算安稳。闺女长大,一一嫁人,刘家血脉延续。张飞这辈子,娶这媳妇,等于抱上金大腿。夏侯渊在曹魏冲锋陷阵,侄女却在蜀汉安家,家族间这纠葛,透着时代无奈。史书没多写她个人事迹,可从侧面看,她适应力强,没闹出啥风波。张飞喝酒误事,脾气上来打人,这些毛病没改,夏侯氏只能忍着。乱世婚姻,多半是这样,讲究实用多过浪漫。 回头说这事儿根源,建安五年那场败仗,刘备从徐州丢盔弃甲,张飞部队散到谯县。他遇夏侯氏,起初是色欲驱使,抓人时她挣扎报家世,张飞一听夏侯渊,脑子转弯,觉得这媳妇值。扛回营,第二天就娶了。部队里士兵议论,他不管不顾。夏侯家远在曹营,鞭长莫及。张飞这步棋,走得算计。出身低的他,娶高门女,孩子日后好嫁。刘备知道后,没阻拦,估计也觉得有利。曹操阵营虽敌对,但夏侯氏小丫头一个,不值大动干戈。这婚,成了三国史上小插曲,却影响深远。 夏侯氏生女后,张飞继续效命刘备。建安二十四年,他带万兵从阆中出征,途中被部下张达范强杀了。首级献吴,蜀汉震动。夏侯氏闻讯,带着两个闺女守在成都。长女嫁刘禅,封穆皇后,帮衬家业。次女也随刘永。张飞死后,她没再嫁,专心抚养后代。蜀汉宫廷,她低调度日,教女规矩。夏侯渊早亡,曹魏那边也没提这桩旧事。乱世里,这婚姻像一笔糊涂账,张飞占了便宜,夏侯氏搭上命运。史书简略,可从中看人情冷暖,门第纠缠。 这故事说到底,反映东汉末年世家逻辑。张飞低出身,靠娶夏侯氏抬轿,孩子沾光。刘备创业,内部也需稳固血脉。曹操曹魏,高门子弟多,夏侯家丢个侄女,算小损失。建安五年那年,官渡大战刚起,袁绍曹操斗得火热,刘备夹缝求生。张飞这婚,成了他个人小胜。夏侯氏十三四岁嫁人,搁今儿看,纯属受害者。她没选择,跟着丈夫颠簸,养大后代。史料里,她没怨言,估计是时代使然。咱们后人看,感慨多过褒贬。
吕布败亡后,曹操为什么处死高顺,却留用了张辽?高顺的人品、能力都要强于张辽,
【6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