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说:“与人聊天,少说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表现不好,通过你的嘴说出去了,孩子有可能会越来越不好;如果孩子表现好,经过你的嘴说出去了,可能孩子以后会没有你说的好。” 当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时,家长们有时会在聊天中不经意地将这些情况说给他人听。 比如,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家长在和朋友聊天时可能会抱怨:“我家孩子就是不爱学习,每次考试都考不好。”这种话语一旦传播出去,可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会接收到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 他们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就是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久而久之,可能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对一所学校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然后随机挑选了一些学生的名字告诉老师,说这些学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几个月后,这些被选中的学生成绩果然有了显著提高。 这说明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反之,消极的言语传播也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而且,当孩子知道父母在外面说自己的不好时,可能会产生叛逆心理,故意表现得更差,以此来对抗父母。 当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或有出色的表现时,家长们往往会感到自豪,忍不住在聊天时向他人炫耀。 例如,孩子在比赛中获得了奖项,家长可能会逢人就说:“我家孩子可厉害了,这次比赛拿了一等奖。”然而,过度宣扬孩子的优秀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一方面,孩子可能会因为外界的赞扬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非常优秀,不需要再努力了,从而导致成绩下滑或表现不如以前。 另一方面,过度宣扬还可能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 孩子会担心自己以后无法达到家长所宣扬的高度,害怕让父母和他人失望。 这种压力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正常发展。 有研究表明,过度表扬的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既然过度谈论孩子的表现无论是好是坏都可能带来不良影响,那么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 保持适度的沉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孩子表现不好时,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将问题到处宣扬。 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错题,找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当孩子表现出色时,家长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但不要过度宣扬。 可以在家庭内部庆祝孩子的成功,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关爱。 同时,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成绩,让他们明白成功只是一时的,还需要继续努力。 在与人聊天时,关于孩子的话题我们要把握好分寸。 少说孩子的事情,并不是要对孩子的情况遮遮掩掩,而是要以一种更理性、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方式来处理。 我们要认识到言语的力量,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可能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希望家长们都能学会在聊天中保持适度的沉默,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心理学家语出惊人的话:“这个世界上混的最惨的孩子,一定来源于一个没有任何家底,
【71评论】【3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