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5 日清晨,菲律宾 “梅秋拉 - 阿基诺” 号海警船缓缓驶入仁爱礁潟湖,船员通过无线电向中国海警通报物资清单,无人机盘旋在上空实时传输画面。 当补给箱最终送抵 “马德雷山号” 时,马尼拉的官员们松了口气 。 这是 112 天来首次成功补给,但社交媒体上的骂声已开始发酵,亲美议员在国会大厦外举着 “主权不容妥协” 的标语牌,而马尼拉贫民窟的居民正为涨价的鱼罐头发愁。 这场看似顺利的行动,实则是 8 月硬闯失败后的无奈妥协。 8 月初,菲律宾三艘船关闭定位信号,混在渔船中试图突破,结果在距离仁爱礁 100 公里处就被中方舰船拦截。 中国海警的 24 艘舰船在信义礁、半路礁形成双层封控圈,“南拖 185 号” 拖船就停在潟湖入口,这艘曾在仙宾礁对峙中发挥作用的船,让菲律宾海军不敢轻举妄动。 硬闯失败的画面被渔民拍到传到网上,引发民众对军方无能的嘲讽,众议院不得不召开听证会,外交部长拉扎罗在 8 月 28 日的听证会上被迫承认: 所有成功补给都基于中菲 2024 年 7 月的临时协议,菲律宾必须提前通报物资种类并接受检查。 这个协议成了小马科斯的政治枷锁。 按协议规定,9 月 5 日的补给全程在中方监控下进行,食品、水和燃料的数量精确到公斤,菲律宾想夹带的加固材料被当场拦下。 军方 6 日宣布 “任务成功” 时,故意模糊了检查细节,但杜特尔特派系的议员立刻拿出视频证据,在参议院质问政府为何 “向中国低头”。 支持率从上台时的 65% 暴跌至 36%,姐姐伊梅・马科斯都公开批评他 “毁了家族声誉”。 更棘手的是民生压力,军费开支暴涨 12.3% 的同时,贫困率从 2022 年的 18.1% 翻倍至 38%,世界银行警告若持续军事化,2030 年贫困率可能突破 45%。 马尼拉市场上,来自南海的鱼价三个月涨了 40%,渔民们抱怨中国海警的巡逻让他们不敢靠近传统渔场。 美国的 “支持” 更像空头支票。8 月美军联合英、加、澳在南海搞 “波浪 - 2025” 演习,“堪培拉号” 两栖攻击舰耀武扬威,却在菲律宾求援时按兵不动。 当菲律宾补给船被拦截时,美驻菲大使格里尔只发了条谴责中国的推特,连最基本的舰机支援都没有。 这让小马科斯政府看清现实:美国只想把菲律宾当棋子,绝不会为仁爱礁动真格。 而中方的军事部署越来越扎实,055 型驱逐舰编队南下南海,岸基火箭军进入战备状态,形成海空立体监控网。 菲律宾海军少将特立尼达嘴上喊着 “启动应急计划”,被追问细节时却支支吾吾,连 “马德雷山号” 士兵靠咸鱼干度日的消息都瞒不住,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显示,船上人员的体力和心理已接近极限。 舆论战的失败更让菲律宾被动。 中方持续发布 “马德雷山号” 锈蚀画面,船体断裂处露出的钢筋锈迹斑斑,焚烧垃圾形成的油污带在卫星图像上清晰可见。 中国海警报告指出,坐滩舰泄漏的机油导致周边珊瑚礁死亡面积扩大到 0.3 平方公里,菲律宾环保组织不得不承认 “生态灾难正在发生”。 这让他们再难用 “人道主义” 当幌子,西方媒体的报道篇幅越来越短,连一贯帮腔的《华尔街日报》都只字未提这次补给。 9 月 5 日的补给完成后,菲律宾陷入更尴尬的境地。 继续硬闯,军事上没胜算,国内经济也扛不住;乖乖遵守规则,又等于承认中方的主导权。 “马德雷山号” 这个原本用来占岛的工具,如今成了甩不掉的包袱 —— 拖走会丢面子,留在那每天都在消耗资源,还得忍受国际社会对环境污染的指责。 小马科斯在 6 日的采访中提到民生艰难时红了眼眶,这滴眼泪没能换来同情,反而被反对派做成表情包,配上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的文字在网上流传。 现在的仁爱礁周边,平静下暗流涌动。 菲律宾船只按规矩通报航线,中国海警的无人机定时巡逻,那艘锈迹斑斑的登陆舰在海浪中摇晃,像个被遗忘的孤儿。 小马科斯踩上的台阶,其实是中方划好的红线,想下来难,往前走更难,这种进退维谷的滋味,或许才刚刚开始。 信源:中华网2025-09-07——马科斯妥协了?菲律宾宣布成功进入仁爱礁,此轮对峙告一段落
2025年9月5日清晨,菲律宾“梅秋拉-阿基诺”号海警船缓缓驶
高干评世界
2025-09-17 17:35: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