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年,71岁朱升,向朱元璋辞行:“陛下,老臣要回家祭祖。”朱元璋欣然同意,并赏了他一块免死金牌。然而,朱升一出城门,立即调转方向,逃离了京城。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在南京城,71岁的朱升站在御书房里,手里攥着那块刚赏下来的免死金牌。 这位给朱元璋献上"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的开国元老,此刻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在歙县石门山讲学时,那个带着起义军来拜访他的朱重八,眼睛亮得像两簇野火。 朱元璋从奏折堆里抬起头,龙袍上的金线刺得人眼睛发疼。 朱升的膝盖在官服里微微打颤,他记得上月徐达被召回京城时,御赐的烧鹅还冒着热气。 老伙计们私下都说,那鹅脖子上的刀口,和廖永忠沉船时脖子上的勒痕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陛下,老臣想回乡祭祖。"朱升的嗓音像晒干的麦秆,轻轻一折就要断。 他故意把"祭祖"两个字咬得重,眼角瞟着朱元璋案头那本《逆臣录》,那里头记着李善长侄子家祭祖时"聚众谋反"的罪状。 御书房窗外的知了叫得撕心裂肺,仿佛在给谁报丧。 朱元璋摩挲着腰间玉带,突然笑出声:"先生是咱的张子房,这块金牌就当给孩子玩的玩意儿。" 这话听着亲热,可朱升后背的汗已经把中衣泡透了。 他清楚记得去年刘伯温告老时,朱元璋也是这么夸他是"吾之诸葛亮"。 结果老头儿回家没半年就"病逝"了,太医说是吃了胡惟庸送的药。 出城的马车轮子碾过青石板,朱升掀开车帘最后看了眼巍峨的皇城。 城门洞里蹲着的老乞丐突然抬头,那张脸竟像极了当年在滁州饿得啃树皮的朱重八。 马车没往歙县方向走,反而直奔长江码头。 老仆哆哆嗦嗦问是不是走错了路,朱升掏出免死金牌扔进江里,金牌落水的声响惊起一群白鹭,像撒了一江纸钱。 三个月后,歙县县令带着圣旨闯进朱家祠堂,却只逮到几个哭哭啼啼的远房亲戚。 有人说在终南山见过个采药的老道,背影看着像极了朱学士。 也有人说太湖上的渔船里,有个戴斗笠的老头总在画淮西的地形图。 朱元璋听到禀报时正在批阅空印案的折子,朱笔在"满门抄斩"四个字上顿出个血红的墨疙瘩。 这块被江水泡过的免死金牌,后来在正德年间被渔网捞起。 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捧着它看了半晌,突然对儿子杨慎说:"你道这是保命的符?分明是阎王爷的催命帖。" 这话传进嘉靖耳朵里,杨家父子一个流放云南,一个罢官还乡。 倒是朱升那本《枫林集》在民间偷偷传抄,书生们都说里头藏着句没写完的话:"帝王心术比砒霜毒。" 信源核查: 《明史·朱升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明代开国功臣研究》 央视《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系列 《安徽史学》2021年第3期论文
1369年,71岁朱升,向朱元璋辞行:“陛下,老臣要回家祭祖。”朱元璋欣然同意,
提莫说热点
2025-09-16 21:45: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