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京肿瘤医院一名医生被揭露,竟然在过去14年里,偷偷为支付不起医疗费

提莫说热点 2025-09-16 14:56:44

2019年,南京肿瘤医院一名医生被揭露,竟然在过去14年里,偷偷为支付不起医疗费用的病人垫付钱款,并谎称是慈善捐款。直到医院在2019年进行账目检查时,才揭开了这个秘密,此人正是南京肿瘤医院的席玮医生。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19年底的南京肿瘤医院财务科,几张对账单让所有人愣住了。 几位贫困患者的住院账户里,每隔几个月就会多出一笔标注“慈善捐款”的款项,金额从一千到五千不等,汇款人信息却是一片空白。 这钱像凭空出现的救命稻草,悄无声息地拉住了那些即将坠入深渊的生命。 财务人员顺着银行流水追溯,发现这些钱全都来自同一个账户,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席玮的工资卡。 这个穿洗得发白白大褂、口袋里总揣着磨破皮夹子的医生,竟用十四年时间编织了一张无人知晓的“救命网”。 当医院领导推开诊室门时,席玮正给一位晚期肺癌患者调整处方。 他习惯性把进口药换成疗效相近的国产药,笔尖在纸上顿了顿,轻声解释“这个报销比例高,效果一样好”。 没人知道他会偷偷跑去收费处,用自己银行卡补上差价。 这种场景在过去十四年里重复了上百次,收费员偶尔打趣问是不是帮“慈善机构”跑腿,他总是笑笑不答。 直到账目曝光,同事翻看他病历本才发现每页背面都记着密密麻麻的小字,患者姓名、金额、病情,像本沉甸甸的“爱心账本”。 席玮的善举始于2005年一个阴雨天,诊室里来了位衣衫褴褛的农村大叔,确诊恶性肿瘤后蹲在墙角抹眼泪,手里攥着皱巴巴的几百块钱。 那天晚上,席玮往住院部系统里打了1000元,第二天却告诉患者是“慈善项目特批的救助金”。 这个善意谎言让他每当看到患者因费用放弃治疗,他就化身“神秘慈善家”,连妻子都不知道他偷偷挪用了女儿攒着买钢琴的压岁钱。 有次为给孤寡肝癌患者凑手术费,他取空了全家准备年货的存款,深夜冒雪送钱时,妻子只是默默给他多披了件外套。 肿瘤科的走廊见证过太多人间冷暖,席玮见过家长抱着患癌孩子在缴费处下跪。 他还见过老人把药片藏起来说要留给孙子,也见过年轻人捏着诊断书在走廊发呆不敢哭出声。 这些画面像针一样扎在他心里,让他总忍不住伸手拉一把。 最让他揪心的是一位六旬肝癌老人,手术前哆哆嗦嗦跟同村人借钱,术后没钱住院只能回家过年。 席玮往他账户打了5000元,后来再没见到这位老人,肿瘤科的医生早就习惯了这种无言的告别。 十四年里,席玮累计资助超过200位患者,总额超过50万元。 他总说这些钱是“省下来的”,可同事都知道他中午常吃食堂最便宜的青菜面,皮夹里永远夹着女儿手绘的“爸爸少花钱”纸条。 令人动容的是,这份善意早已渗透进家庭基因。 女儿从小跟着他去医院做义工,有次见患者鞠躬道谢,小姑娘拽着他衣角说“长大也要当帮人的医生”。 妻子虽是普通护士,却总在患者需要时“恰好”出现,悄悄塞几瓶营养品。 事情曝光后,媒体蜂拥而至,席玮却红着脸躲镜头:“别宣传,病人看见该有压力了。” 有记者追问为什么连临终患者都帮,他沉默很久才说:“至少让他们过个好年。” 这句话让整个诊室突然安静下来。医院想给他申报“慈善模范”,他坚决拒绝。 患者家属举着锦旗来感谢,他连连摆手说“都是该做的”。 如今走进南京肿瘤医院,依然能看到他提前半小时到岗,给患者量血压、聊家常。 白大褂口袋里那个磨旧的皮夹子还在,只是再没人问里面装着多少未说出口的温柔。 在这个医患关系被热议的时代,席玮像一块沉静的礁石。 他不谈制度缺陷也不抱怨收入微薄,只用十四年如一日的行动证明,白大褂的底色永远是温暖。 有网友说他是“现实版白求恩”,可他觉得自己不过是万千医生中最普通的一个。 或许真正的伟大从来不需要宣言,就像他病历本背面那些小字,安静记录着生命与生命之间最朴素的羁绊。 信息来源:央广网《“暖心医生”为病人捐款14年 谎称是慈善捐助》

0 阅读:1
提莫说热点

提莫说热点

提莫说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