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手拉球,还是不稳定,连续性上不来,尤其拉远台,头一板还可以,质量不错,拉上个两

赛事透视眼 2025-09-15 19:12:57

正手拉球,还是不稳定,连续性上不来,尤其拉远台,头一板还可以,质量不错,拉上个两三板就不行了,落点和弧线都变了,不听使唤,感觉球长了翅膀,要自己飞走。 沉肩坠肘,脚尖抓地,腰胯发力,小臂回收,动作上感觉做的都很到位,可就是不行,对方回过来的球稍一硬,自己这边就感觉顶的不行,先乱了节奏。试了十几个球,都是这样,心里堵了一块石头,超级不爽。 是不是胳膊夹的太紧,没有打开,动作僵硬导致的?我在心里仔细琢磨,想找出一些端倪。为啥这么想,因为我联想到自己在打篮球运球时,胳膊是打开的,离身体大约有一到两拳的距离,这个距离运球,很轻松,重心力量也能用上,胳膊也省劲,特别舒服,篮球吸附性强,像粘在手上一样,控球感特别好。 管他对不对,先试一下再说。照住打篮球的姿势,我把胳膊适度打开,再去运球,一拉,上台了,似乎好一点,再一拉,弧线也不错,有一点点抓球的感觉,连续拉几板,手感不错,上台率比较高。 事实胜于雄辩。看来之前确实存在夹臂的动作,胳膊夹住,身体力量甩不出来,可不就是上不了台吗?又试了几板,好一点,但是过了一阵,再试,好像还是不太满意,虽然比之前拉的板数多一点,但总体上,还是不行,拉个十板八板就又掉了。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一个巨大的问号浮动在脑海中。最近自己在刻意加强摩擦的练习,一心想把摩擦掌握透了,所以练球时,有意无意都会放慢拉球速度,让球挂在球板上,最好是包裏住,再兜起,以体会这种深度摩擦的感觉。由此,我想到,是不是我太刻意注重摩擦,导致球没劲,速度上不来?有可能。因为速度是乒乓球的灵魂,没有速度,一切技术都是无本之本,无源之水。对,就是速度起不来,就是速度出了问题。我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问题找到了,对症下药就好,下什么药?收小臂。为什么是收小臂,因为增加速度最直接最快的手段就是收小臂,它能将身体的力量集中起来,帮助球进行二次加速。一试,果然奏效,板板上台,质量非常高,最神奇的是弧线也硬了,仿佛甩动的钢丝,柔软中带着刚猛。 这里有一点要特别注意,收小臂,需要用身体重心的力量去带动大臂自然顺势完成,而不是身体不动,单纯靠甩胳膊去收小臂,那是不对的,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不但没效果,还会受伤,因为拉球是一个身体各部位通力合作的综合性动作,并不是单一部位所能完成的。其实不光拉球,乒乓球中的任何一种技术都是全身各部位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各部位有效合作、高效衔接,打出的球才精彩。 速度一上来,球的质量就好多了。重心力量被有效激发,并充分调动起来,发力效率特别高。重心力量一出来,上一板和下一板的衔接自然也跟了上来,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右脚蹬地——腰胯发力——小臂增速——重心左移,重心由右脚到左脚,自然过渡,丝滑发力。只要体力足,愿意拉,连续拉个三四十板也没问题。 回了家,又找来马龙、许昕、张继科等十多位乒乓名将的拉球视频去对比巩固学习,发现他们也都是按照这个套路来的,所不同的是,每个人的动作大小、幅度有些许差异。我个人更喜欢许昕的动作,丝滑中透着几分玩世不恭,不是在打球,而是在玩球,他在精神境界上更胜一筹,与道家无为思想更接近。 #拉球技巧# #拉球站位# #反手拉球技巧# #拉球绝技# #拉球教学#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拉球小技巧# #乒乓球涨球瞬间# #乒乓球拉冲#

0 阅读:0
赛事透视眼

赛事透视眼

洞察赛场,剖析比赛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