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2月,周总理正在接待外宾。突然,秘书步履匆忙地闯入房间,神色紧张地报告:“兰州飞往北京的飞机失事了。”总理猛地站起身来,面容霎时失去血色,声音微微发颤地问道:“机上都有谁?”听完名单后,他身体猛然一晃,眼泪顷刻涌出,哽咽着嘱咐道:“今后绝不能再让科学家乘坐飞机!” 1968年12月5日,中南海怀仁堂的会谈现场,周恩来总理正与外宾握手交谈,一位秘书匆匆走近,低声耳语了几句。周总理神色骤变,罕见地中途离席。走出大厅时,他眼眶泛红,久久无言——北京首都机场刚刚发生空难,一架飞机坠毁在玉米地里,13人遇难,其中包括负责核武器研究的科学家郭永怀。 郭永怀的名字,如今镌刻在“两弹一星”元勋名录中,但当时,他是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更是热核武器研究的核心人物。上世纪五十年代,他放弃海外优渥条件毅然归国,甚至当众将十多年未发表的论文手稿扔进火堆,只为实现报国理想。回国后,他立刻投身国防建设,主导研制中国第一座大型高超声速风洞,为导弹和人造卫星研究奠定基础。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郭永怀因劳累过度晕倒在现场。他常年工作在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基地,忍受零下30度的严寒和风沙,却对家庭亏欠良多——女儿在内蒙古插队时托他买双棉鞋,这位能解决核武器难题的科学家,竟不知道女儿的脚有多大。 空难发生在12月5日凌晨。前一天,郭永怀在青海基地发现热核武器试验的关键数据,为尽快将数据送回北京,他连夜登机。飞机在首都机场降落时,在距地面400米高度突然失控坠毁。救援人员在残骸中发现两具紧紧相拥的遗体,正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他们用身体护住了一个皮质公文包,包内文件完好无损——那是关乎热核武器突破的关键数据。 郭永怀牺牲22天后,中国又一枚热核武器试验成功。他用生命守护的数据,为国防事业作出最后贡献。1999年,他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其中唯一一位烈士。2018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212796的小行星命名为“郭永怀星”。 周恩来总理得知噩耗后失声痛哭,要求彻查事故并指示公布消息。总理的悲痛不仅源于失去一位杰出科学家,更因深知郭永怀不可替代的价值——他是横跨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个领域的顶尖专家。事实上,周总理对航空安全事故高度敏感。1955年“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中,蒋介石特务在飞机上放置定时炸弹导致空难,目标直指周总理。当时总理坚持按原计划出席万隆会议,称“临阵不换将”,并在给邓颖超的回信中写道“文仗如武仗,不能无危险”。 郭永怀的牺牲,是中国国防科研史上的一道深刻伤痕。那些年,无数科学家隐姓埋名、奉献一生,甚至付出生命代价。1966年10月27日,中国首枚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时,有七名勇士写下“生死状”,坚守在距离发射点仅160米的位置。他们中有人刚抱过出生的女儿,有人留下遗书要求“如果牺牲,追认我为党员”。 这些故事共同勾勒出一个时代的悲壮图景——在物质匮乏、技术薄弱的年代,一群人以血肉之躯撑起民族的脊梁。郭永怀用最后的力量拥抱机密文件的身影,成为这种精神的不朽象征。他化作星辰,继续照耀中国科学发展的道路。 参考信息来源: 1. 《党史故事 | 得知他殉职的消息,周总理罕见地临时中止接见外宾》2025-06-27 2. 《我要学党史(一百一十一) 不落的太阳》2021-08-16 3. 《周恩来在“克什米尔公主号”坠机前后》2007-11-01 光明网 4. 《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材料》2023-08-08 5. 《科学家郭永怀》2024-03-21 6. 《中国首颗导弹核武器飞行爆炸成功》2024-12-01 7. 【党史声音日历】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2021-10-27 央广网 8. 《52年前的今天,中国让世界震撼!》2018-10-28
1968年12月,周总理正在接待外宾。突然,秘书步履匆忙地闯入房间,神色紧张地报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9-05 01:20:57
0
阅读: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