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岁的李若彤将双手撑在柜子上的瞬间,镜头拍下的何止是青春模样,更藏着一张隐形的 “工资条”:1988 年的香港,空姐月薪约六千港币,比普通文员高出一倍,却连当时电视剧新人单集片酬的三十分之一都不到。
那时的她没把镜头当回事,倒不是不在乎机会,而是空姐的收入够她买张机票飞去罗马看雪,反观演员通告的报酬,顶多只够在茶餐厅吃几顿饭。
七年过去,29 岁的她凭 “小龙女” 一角,单集片酬直接涨到五万港币。片方愿意给这个价,底气源于金庸笔下的白衣侠女在东南亚录像带市场的号召力 —— 每集能卖出一万套,商业价值肉眼可见。
其实李若彤想要的从来不是名气,而是实实在在的钱和不受束缚的自由,可偏偏这两样东西,在演艺圈里总是和 “名气” 打包捆绑着出现。
如今这些老照片被翻出来,说到底还是流量需要:怀旧能勾起大众情绪,情绪能带动带货,带货最终能转化为收益,一环扣着一环,都是生意。
1988 年的李若彤不会想到,三十多年后的 2024 年,我们依旧被同一套 “流量算法” 推着走。你有没有想过,现在的你撑在柜子上拍下的照片,七年之后,会不会也被当成怀旧素材,成为别人赚钱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