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超话]刁琳宇刁琳宇:排球教师的双面“网”事历经两周漫长的等待,本周末

芬梨道 2025-08-03 17:29:24

中国女排[超话]刁琳宇 刁琳宇:排球教师的双面“网”事

历经两周漫长的等待,本周末,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第八轮赛事如约而至,赛场内外激战正酣。从强弱对话的趣味碰撞到积分争夺的白热化角逐,纯粹体育、全民参与,“苏超”持续点燃着大众对体育运动的满腔热忱。在体育的广袤天地中,那些闪耀的运动员们用拼搏与热爱,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南京农业大学的校园里,正值休养间隙的刁琳宇向我们讲述了自己赛场以外转型教师的成长故事。球网两侧皆是人生,一侧是拼搏的答案,一侧是传承的起点。

01校园铃声中的另一片球场

2024年9月7日,南京农业大学迎来了一位“特别”的新老师。

结束奥运之旅的国家女排主力二传手刁琳宇,站上了大学的排球场,从只需专注自身技术的运动员,变成了要设计课程、指导学生的教师。对她而言,这不仅是职业生涯的一次跨越,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为了上好第一堂大学排球课,她早早地来到学校排球场地,观摩前江苏沙排运动员,同为我校体育教师陆春红副教授的课堂,向前辈请教大学体育课的教学经验与技巧。

刁琳宇主要的教学对象是“排球零基础”的本科生。她的教法很“细”:把垫球、传球、发球、扣球等基本功,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动作,走到学生中间亲自示范,耐心地纠正姿势、讲解要点,眼神里是藏不住的关切与鼓励。随着基本功渐熟,她会引导学生将这些动作串联起来形成战术配合,“什么情况下该使用什么动作”。当连贯动作形成实战策略,一场现实版“排球少年”在大学上演。

日子久了,刁琳宇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刁老师温柔耐心”,经管院农经231的梅子萌说,“她的课堂每一刻都充满活力。”面对这群思维活跃的大学生,刁琳宇总有办法让体育课堂生动有趣——精心设计各种排球小游戏、热身动作常换常新……在轻松的氛围中,同学们不知不觉间找到球感。轻松却不失严肃,娱乐与训练常伴,这是属于刁琳宇的教学特色。

02女排精神的课堂回响

女排精神——那份刻在几代中国排球人骨子里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早已超越了赛场,成为一种时代象征。作为这份精神的亲历者和传承者,刁琳宇来到南农后,通过言传身教,将女排精神在南农课堂不断发扬和彰显。

她站上过“体育思政大讲堂”的讲台,和学生们面对面交流。讲台下的年轻人,听着这位奥运选手回溯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苦训练、赛场内外的拼搏故事,感受着精神力量的具体模样。“我深受感动,”公共管理学院土管专业大二学生、排球爱好者邵熙雯说,“刁老师身上那股劲儿,让我更坚定了坚持锻炼、追求卓越的信念。”这份激励,也转化成了球场上的动力——不久后的校第五十三届排球赛上,邵熙雯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校第五十三届排球比赛中荣获女子MVP。

“老师的主阵地永远是课堂”,相比于讲台,刁琳宇更希望通过脚下的球场、通过独特的课程设计,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女排精神。在日常的动作技术传授中,她非常鼓励学生们互帮互助,她往往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如一抛一扣、双人垫球、三人全场接发球等。团队协作、默契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这已成为学生们结课后共同的心得。

03i人的生活日常

尽管曾身为国家队球员,刁琳宇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故事。训练、比赛、休息、放松……她的节奏简单而规律。“排球是我的事业,但生活里的小爱好同样重要。”褪去赛场的光环,走出训练的排球场,这位女排姑娘的日常简单而鲜活。刁琳宇是不折不扣的i人,正因如此,她有了更多时间来探索和充盈自己,享受生活的真趣。

她热爱美食,年少时在体校训练、四处参赛的经历,让她有机会品尝祖国各地乃至海内外的风味佳肴。她还是“无辣不欢”的火锅爱好者,“平时比较喜欢吃火锅之类的,口味偏重”。作为一名江苏姑娘,她并不以清淡为饮食标准,反而钟情于麻辣鲜香的火锅风味。不过,身为运动员,由于兴奋剂检查的要求,不能随意在外面用餐,她对日常饮食始终有着严格的自我约束。

赛场上的刁琳宇需要高度专注,而生活中的她则喜欢用安静的方式给自己“充电”。乐高积木是她的兴趣之一,目前她已经拼装好了几款汽车模型。“拼乐高的时候很专注,乐在其中。”压力大的时候,她更倾向于独处,随机播放歌单中抒情温柔的音乐,让自己安静下来。这种向内汲取能量的方式,成了她平衡“高强度”职业生涯和“高热度”日常生活的支点。

住院恢复期间,刁琳宇在病床上接过女排超级联赛的冠军战袍与奖牌,尽管荣誉近在眼前,她的目光却已投向下半年的全运会赛场。

“我想给十多年的运动员生涯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谈起全运会,她眼神坚毅,坦言自己将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0 阅读:0
芬梨道

芬梨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