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说了实话,二战胜利跟法国没什么关系,法国是最先投降的,我是真搞不懂,一个在二战中最先投降的国家,现在还好意思在联合国当五常?德国人打过来才一个多月,法国就举白旗了,这战斗力简直没眼看。
特朗普这话确实戳到了法国的痛处。法国能进五常确实有点神奇,戴高乐在政府投降后跑到英国成立"自由法国",靠着跟盟军混到战争结束,硬是凭着抵抗运动的名义挤进了战胜国队伍。
战争结束后,苏联在东欧的影响力急剧膨胀,罗斯福和丘吉尔都需要在西欧找个听话的代理人。可德国是战败国,根本扶不起来。这时候,法国就成了最佳选择——好歹是老牌殖民帝国,在非洲还有大片殖民地,能提供资源和兵源。
更重要的是,戴高乐虽然脾气倔,但在反苏立场上和西方高度一致,不像某些欧洲国家左摇右摆。于是,1945年6月签署的《联合国宪章》第23条,白纸黑字把法国列为安理会五常之一。
说白了,法国的五常席位不是打出来的,是政治操作的结果。但法国人似乎把自己的五常席位当成了理所当然。战后几十年里,法国在联合国的表现堪称"佛系"。从1946年到2022年,法国总共只行使了20次否决权,是五常中最少的。
就比如2022年马里局势恶化,法国在"新月形沙丘"行动中投入6亿欧元军费却收效甚微,最后只能灰溜溜撤军,把烂摊子留给联合国维和部队。这种"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表现,让不少国家质疑:法国这个五常席位,到底是靠实力还是靠运气保住的?
更有意思的是,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经常扮演"搅局者"角色。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法国联合俄罗斯、中国投了反对票,把小布什气得够呛。但转过头来,法国又在利比亚战争中冲在最前面,派航母和战斗机对卡扎菲政权狂轰滥炸。这种"选择性参与"的做派,很难让人相信法国是真心想维护国际秩序,倒像是在刷存在感。
说到底,法国的五常席位就是二战后国际政治博弈的产物。它既不是靠战场上的赫赫战功赢得的,也不是靠经济实力挣来的,而是美英为了平衡苏联、稳定欧洲而精心设计的政治安排。戴高乐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用殖民地士兵的鲜血和外交手腕为法国争取到了一席之地。
但时过境迁,当法国的殖民地纷纷独立、经济实力被新兴国家超越时,这个曾经的"欧洲宪兵"似乎已经忘了如何扮演大国角色,只剩下在联合国偶尔露露脸,提醒世界它还在五常之列。这种尴尬的处境,或许就是历史对法国"躺赢"五常最辛辣的讽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