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出来混,总要还想要“活下去”和“活下来”是两回事,这其中的距离,一是勿夺天工,二是知行合一。2025年11月26日,万科多只境内债暴跌,其中,22万科02最多跌超30%,盘中两次临时停牌,收盘下跌17.93%(收盘价跌至69.86元)。22万科02债券余额不过11.00亿元,到期日期2027年3月4日,但是,投资者再一次担忧兑付风险。若是仔细检视,2025年1月,22万科02最低跌至39.20元。其后,深铁集团不断输血续命(截至2025年11月11日,深铁集团已累计向万科提供借款307.96亿元),其实是个信用背书。只是,307.96亿元后,是一个临界点。最近将要到期的22万科MTN004本金兑付日为2025年12月15日,债券余额20亿元。2025年11月26日,浦发银行发布公告,拟于2025年12月10日召开22万科MTN004持有人会议,对债券展期相关事项进行审议。见微知著,对于万科的挤压,又是一个关键点。2025年11月26日,万科A股价下跌2.48%,创下2014年7月以来新低。这是一个市场共识,一个不乐观的共识。共识可能会错,但是,共识具有力量。为什么?共识和现实之间,具有反身性。万科会否在某一天突然暴毙?答案是未知。倘若万科早早债务重组(打折),那么,可能已是新生。但是,万科走了另一条路-刚兑的路。倘若万科可以不断地创造正向现金流,那么,可以时间换取空间。但是,宏观、微观叠加挤压,万科失掉了创造现金流的力量。所以,答案是未知。梧桐的体会是,这是一种-作茧自缚。虽然说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止损很痛,但是,不止损则更痛。我们往往会走不止损的道路。于是,“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出来混,总要还。溯源财务数据,2025年三季度末,万科货币资金为656.77亿元,但是,短期借款234.93亿元、长期借款1,762.99亿元、应付债券114.92亿元。这是一个不对称的结构。这个结构是-致命的。2025年前三季度利息费用为60.44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58.89亿元,情-何以堪。若无自欺,万科是经不起挤兑的,没有反脆弱性。于此,活下去,最后可能会成为-活不下去。这十分具有幽默意味。在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期更迭,看到时代变迁,看到资产负债表的衰退,看到Margin Call……此时的万科,最怕听到的可能是债权人的电话。但是,于债权人而言,最为担忧的是-最后者的诅咒。就此,万科自己变成了一个-孤独者。这一劫,不好过。如果对于这些具有清晰明见,那么,万一哪天万科活不下去,你也不会特别惊讶。杯子终究会碎,杯子本来是空。这一切已经在你的预期之中。房地产的泡沫,最优解是通胀化解,但是,遇见通缩,于是,这是一个双杀。这个双杀不是杀到什么时候的问题,而是杀到什么价格的问题,杀到什么价格才能起量的问题。这个过程非常难解、非常残酷,那些曾经的狂热,现如今都得用寒冷来偿还。最终,回过头来看,这与盈亏同源有关,与因果不虚有关,与“战略定力”有关。没有一个冬天可以逾越。没有一个企业可以“大而不倒”。这其实是一个出清。出清≠幻灭。一旦出清,万物生长。梧桐无法说得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