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隐患!日本持续囤积远超民用需求钚材料约可制造6000枚核弹。 近期日本的一系列军事动向在国际上引起高度关注。除了对“无核三原则”表态模糊外,长期制造、储存远超民用核能实际需求的钚材料也是周边国家乃至全球都不应忽视的重大隐患。 先跟大伙儿说透,钚这东西有多关键。造核弹的核心材料就是钚-239,只要纯度够,凑齐几公斤高纯度的钚-239,就能搭起一枚核弹的核心。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最新的核查报告里写得明明白白,日本现在手里攥着的钚材料超过47吨。按一枚核弹约需8公斤钚-239来算,这47吨材料够造6000枚上下的核弹,全球公开的核武库加起来,一半都没这么多,光想这个数字都让人手心冒汗。 最离谱的是,日本根本用不上这么多钚。他们对外一直喊“囤钚是为了核燃料循环”,说要把核废料里的钚提炼出来,再做成燃料棒给核电站用。可现实呢?福岛核事故后,日本的核电站关的关、停的停,2024年一整年,民用核能消耗的钚连1吨都不到。就算把未来十年的民用需求全算上,也填不满现有存货的零头。国际原子能机构早就没客气,直接在报告里批日本“钚储量严重偏离民用合理范围”,这已经是给日本留面子的说法了。 日本这套用民用当幌子,藏军事野心的路子,早在上世纪就铺好了。1955年,日本刚从战后废墟里爬起来,就急着跟美国签《核能研究合作协定》,借着“和平利用核能”的名头,拿到了搞核技术的“入场券”。当年签完协定,日本立马建了第一座核反应堆,表面搞发电,背地里却把核废料当金矿,花大价钱研发钚提取技术。别人处理核废料是花钱消灾,日本是花钱淘金,硬生生把自己熬成了全球钚储量第一的国家。 更鸡贼的是,日本的钚还搞全球分仓。47吨钚里,30多吨都存在英国和法国的核设施里,对外说是“委托盟友处理”,实则是给自己留了个“海外保险箱”。这么做算盘打得精:一来国内存少点,能少挨国际社会的骂;二来真到需要的时候,一个指令就能把钚调回来,完全不耽误事儿。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操作,把“虚伪”俩字玩得明明白白。 最让人不安的,是日本在“无核三原则”上的反复横跳。1967年定的“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本来是日本核政策的“铁规矩”,2022年的安保文件里还写着要遵守。可转头自民党的大佬们就开始放风,说“要重新审视引进核武器的可能性”,尤其是美国在亚太部署核力量后,这种声音越来越大。日本首相嘴上喊着不修改,可自民党大佬们喊着“要重新审视”的时候,连句硬话都不敢说。这种默许比直接改原则更吓人。 别再说“有美国看着,日本不敢造核武”这种话了,美国哪是“看着”,分明是纵容。从1955年的核能协定到现在,美国一直给日本开绿灯,默许他们搞先进核技术。为了把日本绑在亚太战略的战车上,核不扩散的规矩早被他们抛到太平洋里了。更要命的是,日本现在啥都不缺:钚能自己提,火箭技术能改造成导弹,工业底子够快马加鞭建核设施,差的只是一个“撕破脸”的借口。 周边国家早把日本的小动作看在眼里。中国外交部次次都把话挑明,要日本“别揣着明白装糊涂,赶紧处理多余钚”;韩国更直接,每年的国家安全报告里,都把日本囤钚列为“头号威胁之一”,民间抗议声就没断过。连日本自己人都不买账,广岛、长崎的知事天天出来反对修改“无核三原则”——这两个城市的人最清楚,核爆的伤疤有多疼,自然不想再被核阴影笼罩。 现在关键是,怎么看住日本这堆核火药?国际原子能机构不能只走形式查一查,得逼着日本拿出具体方案:多余的钚要么交给有核国家保管,要么彻底销毁,别再用“民用”当挡箭牌;美国也得收起双重标准,别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把亚太拖进核风险里。咱们作为邻居,更得盯紧了,这6000枚核弹的“潜力”,可不是闹着玩的,随时可能变成悬在头顶的“核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边喊着“无核”,一边囤着能造几千枚核弹的材料,日本这套操作,本身就是在砸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招牌。历史早证明了,核阴影下没有赢家,当年广岛、长崎的蘑菇云,就是最狠的警告。日本要是真敢在核问题上越界,到头来只会引火烧身。和平这事儿容不得半点投机,耍小聪明藏核家底,迟早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一点,谁都别想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