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这几天特别高兴,他们发现日本各大热门景点人少了七成,日本人说,中国人这些天不来日本,日本一下子变得舒服了! 这事儿还得从一张刷爆日本社交媒体的照片说起,有位日本网友拍了张京都电车的照片,车厢里空荡荡的,简直像清晨的首班车。他随手配了段文字,说现在京都只是中国游客特别是团体客少了,其他国家游客没少,所以去那儿玩特别惬意。结果这条帖子像点了火药桶,一下被阅读了超过1200万次,点赞转发直接爆了。 现在日本人逛东京迪士尼不用排两小时队,走京都清水寺的石板路不用人挤人,连涩谷十字路口举着相机拍照的身影都少了大半,热门景点整体人流量直接砍了七成,这种久违的清净让不少日本人直呼“舒服到飞起”。但他们这份舒服,说白了全靠中国游客的“缺席”撑着,却没仔细琢磨这背后藏着的经济账有多实在。 要知道中国游客一直是日本旅游业的顶梁柱,根据日本观光厅的数据,2025年前九个月中国赴日游客达 748.72 万人,占日本海外入境游客总量的 23.66%。更关键的是中国游客的消费力,人均花 24 万日元,是欧美游客的 2.3 倍,而且专挑高价值的东西买,免税店的美妆护肤品、百货商场的奢侈品、药妆店的日用品,还有温泉酒店的高端住宿,哪样不是靠中国游客撑场面。 现在日本景点是清净了,但商场和店铺里也同样冷清了。中方发布旅游警示后,东日本国际旅行社单日退订量飙到七成,北海道不少酒店一下子收到 70 笔中国游客的取消订单。 资生堂这样的美妆巨头更是直接慌了神,因为中国游客占了日本免税消费的大头,消息一出股价就暴跌 11%,三越伊势丹控股也重挫 12%,优衣库母公司、唐吉诃德这些靠游客拉动销量的企业,股价都跟着跌了 6% 以上。以前心斋桥的药妆店,导购员都得会说中文,货架上全是贴着中文标签的热销品,现在不少店铺货架都堆不满,导购员只能闲着发呆,有些分店甚至撑不下去直接关门了。 可能有人觉得少了中国游客,其他国家游客能补上,但现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韩国游客虽然占比25.1%,但人均消费低,还偏爱餐饮和体验类项目,根本不怎么买免税品;中国台湾和香港游客消费力接近,但人数有限,运力也跟不上;美国、澳大利亚这些长途游客,消费大多花在住宿和体验上,对奢侈品和免税商品的兴趣远不如中国游客。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早就算过账,要是中国游客大幅减少,2025年日本GDP直接得少0.36%,折合2.2万亿日元的损失,这可不是靠其他游客能填上的窟窿。 旅游业占日本GDP的7%,一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中国游客就是这动力的核心引擎。现在这股消费力突然缩水七成,不仅是旅游行业,连相关的餐饮、交通、零售行业都得跟着受影响。日本人现在逛景点是舒服了,不用抢机位不用挤地铁,但等这波新鲜感过去,看着持续下滑的经济数据和越来越瘪的钱袋子,不知道这份“舒服”还能不能继续维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