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日本突然宣布 11月12日消息,日本农林水产省宣布2026年度主食用大米产量目标定为711万吨,比2025年减少约37万吨,可眼下日本5公斤大米零售均价已达4235日元(约合人民币200元),部分新米售价更是超过5000日元,这操作简直是雪上加霜。 超市货架上,5公斤装新米标价突破5000日元的标签格外刺眼。这已经不是普通消费品,简直成了奢侈品。一边是居高不下的米价,一边却是政府挥下的减产大刀,这番操作让人目瞪口呆。 日本政府这套减产组合拳打得消费者晕头转向。就在四个月前,时任首相石破茂还信誓旦旦要将持续数十年的大米减产政策转为增产。转眼间新政府就改了主意,政策变得比天气还快。 减产背后的逻辑看似有理有据。由于人口减少和饮食多样化,日本对大米的需求确实在大幅下降。政府认为,适度控制产量是“稳定农民收入”的必要手段。 但这套理论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批发商们仍沉浸在去年缺米的阴影中,像受惊的兔子四处抢购。他们直言不讳:“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稳定供应,价格高企也是无奈之举。” 这股恐慌情绪让米价一路飙升。五公斤装大米均价已达4235日元,比去年同期暴涨23%,直逼五月创下的历史最高点。这哪里是主食,分明是“餐桌上的黄金”。 普通家庭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在东京足立区的超市,主妇们盯着超过五千日元的新米直摇头。一位年轻消费者坦言:“每次购物看小票都心惊肉跳,真希望政府赶紧控制通胀。” 更讽刺的是,这边国内减产,那边进口大米却激增。由于国内米价高得离谱,九月份私营企业的大米进口量比去年同期猛增160倍。高额关税也挡不住这股洪流。 政策混乱让农民们同样苦不堪言。一位茨城县稻农坦言:“价格确实太高了,但这都是市场炒作的结果。”他担忧一旦价格回落,种粮收益将无法覆盖不断上涨的人工和设备成本。 这场米价风波暴露了日本农业政策的深层次矛盾。政府在保护农民利益与保障消费者负担能力之间左右为难。就像那句俏皮话所揭示的困境:“总是缺少妻子、梦想和米饭。”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