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贸易战,让那么多假盟友“原形毕露”!   美国一施压,欧洲扛不住了,非洲收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12 15:43:10

多亏了贸易战,让那么多假盟友“原形毕露”!   美国一施压,欧洲扛不住了,非洲收了中国超10000多公里铁路的基建大礼,都换不来关键时刻的一句公道话! 美国先是拿钢铝产品开刀,给欧盟扣上25%的关税,这份清单里全是欧盟出口的主力产品,一下就戳中了欧洲经济的软处。   欧盟一开始还硬气,说要对美国价值260亿欧元的商品分阶段加税,头一轮就把摩托车、威士忌这些美国出口热门列了进去,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直接放话“得用所有办法扛过去”。   可这硬气没撑多久,美国一放出“要加30%全面关税”的狠话,欧盟就开始松口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先服了软,说要把4月15号该启动的反制措施停90天,理由是“给谈判留余地”。   这背后其实是欧盟内部早闹开了:德国汽车业扛不住27.5%的高关税,大众、宝马这些车企天天喊着要把生产线迁走,逼得德国政府急着跟美国谈妥;东欧国家靠美国保障安全,一直主张低头;南欧国家又怕反制会让通胀更厉害,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   这种内部拧巴的状态,让欧盟在谈判桌上根本没底气,最后只能乖乖接下美国的苛刻条件。   到了2025年7月,美国和欧盟总算谈成了新贸易协议——欧盟出口美国的商品要统一交15%的税,钢铝产品更惨,还得按50%的高税率交。协议里还逼着欧盟买美国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再追加6000亿美元去美国投资,说白了,就是让欧洲拿自己的钱和市场,给美国的贸易霸凌买单。   冯德莱恩还把这份协议吹成“给市场稳了军心”,可法国工业部长一点没客气,直接说“这协议还是不公平”——一句话就把欧盟被压着妥协的底给揭了。   再看非洲这边,中国在非洲建的铁路加起来早超过一万公里了。这些钢轨铺出来的路,把非洲的资源产地和港口串在了一起,像坦赞铁路、亚吉铁路这些项目,早成了当地经济的发动机。   中国企业带着技术和钱扎进非洲内陆,不只是建铁路,还跟着建了车站、维修厂这些配套设施,给当地造了几十万的工作岗位——这是非洲国家头一回有了能穿过国境的现代化交通网。   这些投入不是短期送好处,而是扎在当地的长远布局,是中国跟非洲“一起商量、一起建设、一起受益”的实在行动。   可这些实打实的基建好处,到了关键时候,却没换来回声。美国一开始搞对华贸易制裁,好几个国际场合都成了试各国立场的地方。   世界贸易组织专门就美国单边加税开磋商会议,非洲国家几乎全闭了嘴,没一个站出来说美国违反WTO规矩;联合国投票涉及对华贸易议题时,大多非洲国家也选了弃权,压根不碰批评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这事儿。   这种沉默背后,一边是美国拿着援助当诱饵施压,一边也彻底露了所谓“伙伴关系”的底——好处能要,立场却绝不会站过来。   美国还搞了个“关税分层”的招数,把全球贸易伙伴分成了三六九等:盟友能享低税率,战略对手就得扛高税率,不配合的国家还得挨惩罚性关税。   这种分层让欧洲和非洲都看到了“妥协的好处”:欧盟靠低头拿到15%的中等税率,不用被归到高税率那拨;非洲国家怕得罪美国丢了援助,就选在对华议题上不吭声。   这些事儿都指向一个结论:国际上从来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面对欧盟对美国开放市场后,中国出口受的压力,中国企业赶紧跟东盟国家加深产业链合作,在印尼、泰国建生产基地,绕开美国的关税壁垒;至于非洲那边的立场反差,中国也没停下合作的脚步,反而把“一带一路”项目升级了,在非洲建数据中心、稀土加工厂,用更深的产业绑定,代替光喊立场的呼吁。   贸易战这场考验还没结束,那些露了原形的假盟友,早把答案摆出来了。   欧盟拿6000亿美元投资和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换了个暂时的关税喘息;非洲国家用沉默换美国援助不停,但这些选择都藏着麻烦。   欧盟的妥协让内部更分裂了——法国农民烧美国转基因大豆、德国企业告欧盟委员会的事不停冒出来;非洲国家错过了跟中国一起发展的机会,还得接着陷在靠外部援助的圈子里。   美国拿关税大棒砸破了旧的贸易秩序,却没建起新规矩,反倒让更多国家看清了它的霸权性子。等欧盟企业发现美国的低税率背后是要控制产业链,非洲国家意识到沉默换不来真发展,国际上的态度慢慢在变。   中国推进的RCEP升级、金砖国家贸易合作,正攒着新的力量——这些合作不靠“盟友”的标签,而是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这种实在的伙伴关系,正慢慢成了全球贸易的新支柱。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