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已经批准把自己国家的货币“去掉4个零”,也就是一万元变1元。有些国家会周期性

阿智通鉴 2025-11-12 09:26:59

伊朗已经批准把自己国家的货币“去掉4个零”,也就是一万元变1元。有些国家会周期性的出现这种很“奇葩”的事情,其实一般只有一个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长期的高通胀!   就说伊朗的货币里亚尔,早年间也不是现在这副模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里亚尔的购买力还挺扎实,那会儿买斤面粉、打瓶油,几张小票子就够了。   可自从2018年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搞制裁,伊朗的经济就像被按进了泥潭里——石油出口这大财源被掐住,政府财政收不上来钱,又得维持民生和各项开支,怎么办?最省事的法子就是印钱。   一开始印小面额的还够用,可通胀就像滚雪球,今天一块钱能买的面包,明天就得花十块,后天可能要一百块。钱越来越不值钱,市场上流通的钞票就越来越多,面额也跟着水涨船高。   到后来,买袋大米都得扛着一沓沓的钱,商家记账得用计算器不停按零,连印钞厂都犯愁——印小面额的成本比钱本身的价值还高,可不就得往大面额上靠嘛。   其实不光伊朗这样,津巴布韦当年的“货币奇观”更让人咋舌。那阵子他们的钱上全是天文数字,最大面额的钞票直接印到了100万亿,光后面的零就得数半天。这哪是钱啊,简直就是印刷品。究其根本,还不是经济崩了之后瞎印钱闹的。   本来农业还能撑住场面,结果土地改革一折腾,粮食产量暴跌,外汇储备见了底。政府没钱就敞开印钞机,今天印一批补窟窿,明天通胀翻番又得印更多,恶性循环下来,货币贬值得比纸还便宜。有当地人说,当年买个鸡蛋都得拎着一麻袋钱,后来干脆没人愿意用本国货币,都换成美元交易,这钱算是彻底废了。   委内瑞拉也没逃过这魔咒,这些年光是货币“去零”就搞了好几次,从去掉3个零到后来再去5个零,越去零说明通胀越凶。他们本来靠卖石油日子过得挺滋润,可油价一暴跌,财政立马断了档。   政府不想着节流,反而一个劲儿印钱发福利,结果钱印得越多,物价涨得越快。最夸张的时候,通胀率一年能飙到几百万百分比,老百姓早上领的工资,到晚上可能就只够买瓶矿泉水。   商店里的商品标价全是一串让人眼晕的数字,收银台的计算器都快算不过来了,最后没办法,只能一次次给货币“瘦身”,可根源的通胀没解决,换汤不换药,该难还是难。   说穿了,货币上的零多不多,就是衡量一个国家通胀控制得好不好的直观标尺。正常情况下,政府会盯着经济情况调节货币供应,就像给鱼缸换水,慢慢换才不会惊到鱼。   可要是财政出了大窟窿,又没别的办法筹钱,只能硬开印钞机“大水漫灌”,市场上的钱远超实际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物价不飞涨才怪。这时候货币的基本职能都快失效了——没法好好计价,没法方便交易,更没法保值,可不就得靠“去零”来救急嘛。   伊朗这次搞货币去零,其实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想过,只是当时没办成。现在终于通过了,还设了好几年的过渡期,说白了就是给市场和民众一个适应的缓冲。   但懂行的都知道,去零本身治不了通胀,就像给肿起来的腿穿个松点的裤子,看着舒服了,可腿肿的病根还在。要是西方制裁不解除,财政漏洞补不上,印钱的冲动刹不住,说不定过些年,里亚尔还得再经历一次“去零”。   那些跟着起哄说“这国家货币真奇怪”的人,其实没看透本质。这些所谓的“奇葩”操作,背后全是普通老百姓的心酸——手里的钱一天天缩水,日子过得提心吊胆。货币是国家经济的“脸面”,脸上的“零”太多,说明经济身体早出了问题。   伊朗这次去零,与其说是货币改革,不如说是给全世界提了个醒:通胀这东西,要是控制不住,再多的“去零”也填不上经济的坑。毕竟,能让钱值钱的从来不是去掉几个零,而是扎实的经济底子和靠谱的治理本事。

0 阅读:27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