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最怕的不是敌人来犯,而是老兄弟“心里飘了”。 所以,他干了一

同巍聊历史 2025-11-11 17:11:45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最怕的不是敌人来犯,而是老兄弟“心里飘了”。 所以,他干了一件事:成立锦衣卫,专抓自己人。 可锦衣卫还没诞生时,有一位“大聪明”竟靠送礼走上了人生巅峰,活生生用一口箱子三百两黄金,把自己送进了权力的心脏地带。 这人是谁?明朝第一大案的男主角,——胡惟庸! 话说洪武年间,朝中有两派人马。一个是朱元璋“老乡团”——淮西集团,个个是安徽人;另一个是“外地帮”浙东派,领头的正是刘伯温。 朱元璋偏心谁?当然是老乡团!论官位、论待遇,淮西集团能上天,刘伯温那头儿领的俸禄连人家零头都不到。 这让胡惟庸有了想法。 他早年投奔朱元璋,是元老级人物,可混了十几年,职位一点都不显眼。 眼瞅着李善长当了丞相,俸禄四千石,而自己还在当地方小官,胡惟庸心里直犯堵。 某天他咬咬牙,背着一箱子金子,亲自登门拜访老同事李善长,一脸诚恳:“老领导,我这人不聪明,但还算忠心。” 李善长掂了掂那箱子,心里直乐,嘴上却一本正经:“哎,何必破费。” 不到半年,胡惟庸就被调回京城,升任太常卿,虽然只是搞搞祭祀礼仪的文职,但这是入京的敲门砖。 这步棋下得妙! 接下来更妙。 当时朱元璋已经开始防李善长了,安排浙东派杨宪当钦差,专盯中书省。李善长感受到危机,想着得拉个心腹上来分担压力,一眼看中了胡惟庸。 这胡惟庸可不是只会送钱的主,进京后一改低调风格,圆滑得很,见人说人话,见鬼讲鬼话,深得李善长信任,很快被提拔进了中书省。 要知道,中书省是权力核心,连军政大权都管,就差点儿没直接发圣旨了。 胡惟庸进了中书省,相当于站在了舞台中央,离当丞相只差一步! 问题来了:他那位老领导李善长还没下台,怎么坐得上那个宝座? 别急,胡惟庸接下来的操作,比贿赂更来的快。 他先在中书省大搞“团建”,搞关系、树山头,拉一批打压一批;一边对朱元璋毕恭毕敬,一边盯着老领导的位置流口水。 更重要的是,他开始“甩锅送人头”:谁有异心,谁是两面派,谁该查查,他上奏一本又一本,搞得朝堂人心惶惶,朱元璋越看他越顺眼。 终于,李善长年老体弱,交权告老。 而胡惟庸,扶摇直上,荣登丞相之位! 用一箱金子,打通人脉,再配上稳扎稳打的心机,这个出身平凡的小官,成了明朝权臣,权倾天下,真真应了那句话: “最贵的投资,不是房子股票,而是一份人情!”

0 阅读:48
同巍聊历史

同巍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