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超级周期下HBM产业链投资指南:AI算力爆发催生的核心赛道与标的全解析
据台湾《电子时报》报道,闪存龙头闪迪(SanDisk)于11月大幅上调NAND闪存合约价,涨幅高达50%,远超业内预期。这已是其年内第三次涨价——4月全系涨价10%,9月初再度普涨10%并引发美光等巨头跟进,直接震动整个存储供应链。创见、宜鼎国际、宇瞻科技等模组厂纷纷暂停出货并重新评估报价,创见更是明确表示“预期市场行情将继续向好”,暗示涨价趋势或持续。此前,TrendForce等机构对四季度NAND合约价涨幅预估仅为5%-10%,闪迪此次超预期涨价,印证了存储行业供需格局的深刻变革。
2025年,存储行业正迎来AI驱动的“超级周期”。NAND闪存年内三次涨价、HBM(高带宽内存)价格指数级攀升(HBM4较HBM3e贵超50%),供需缺口与技术变革形成共振,HBM产业链从设备、材料到封测的各个环节,正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遇。
一、产业底层逻辑:AI算力爆发,存储进入“卖方市场”
存储行业的核心矛盾已从传统“周期波动”转向AI驱动的“结构性短缺”。AI大模型与算力服务器的爆发式增长,推动存储需求重心从“移动端主导”转向“数据中心主导”——闪迪高管明确指出,2026年数据中心将超越移动端,成为NAND闪存最大需求来源。而HBM作为AI算力的“刚需”,战略地位尤为突出:
- HBM是AI算力的“效率引擎”:通过3D堆叠技术将多颗DRAM芯片垂直集成,带宽较传统GDDR提升10倍以上,功耗降低50%,是GPU处理海量数据的“高速通道”。例如,英伟达H100 GPU需搭配8颗HBM3e,未来H100/H200及下一代B100/B200对HBM4的需求将持续激增。
- 供需缺口持续拉大:SK海力士HBM4价格已较HBM3e上涨超50%,2025年产能已被英伟达等核心客户提前锁定;TrendForce数据显示,2024-2026年HBM市场规模将从99亿Gb增至276亿Gb(年复合增速67%),预计2029年将达380亿美元,占DRAM总营收的41%。
- 国产替代紧迫性凸显:当前HBM市场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垄断(市占率超95%),核心的CoWoS 2.5D封装技术由台积电独家把控。国内厂商在设备、材料、封装等环节的技术突破,成为产业链自主化的关键。
二、HBM产业链核心环节拆解:设备、材料、封测是胜负手
HBM的特殊结构(多层DRAM堆叠+逻辑芯片异构集成)对全产业链技术要求极高,其中上游设备与材料、中游封测是决定竞争格局的核心环节。
(一)上游:设备与材料——HBM制造的“地基”
上游环节是HBM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基础,核心聚焦TSV硅通孔、堆叠键合等特殊工艺,以及配套的高端材料。
1. 半导体设备:TSV与键合工艺的核心工具
HBM制造需突破两大关键工艺,对应设备需求明确:
- TSV(硅通孔):占HBM制造成本的30%,涉及刻蚀、电镀、显影等设备。
- 堆叠键合:需高精度键合机,其良率直接影响最终生产成本与产品性能。
核心标的:
- 中微公司(688012):国内刻蚀设备龙头(市占率超20%),覆盖5nm以下先进制程,TSV刻蚀设备已进入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供应链,技术指标对标国际巨头应用材料。
- 拓荆科技(688072):国内PECVD/SACVD设备龙头,布局先进封装领域,高深宽比TSV填充设备已通过客户验证,填补国产空白。
- 赛腾股份(603283):HBM制程缺陷检测设备已批量供货三星,覆盖晶圆级、封装级检测,技术对标科磊,客户已拓展至SK海力士。
2. 半导体材料:封装与互连的“血液”
HBM对材料的纯度、耐热性、稳定性要求远超传统DRAM,重点关注三类核心材料:
- 电镀液:用于TSV孔金属化,直接影响互连性能。
- 环氧塑封料(EMC):保障堆叠芯片的封装可靠性。
- Low-α球铝:用于芯片互连,降低辐射干扰。
核心标的:
- 上海新阳(300236):电镀液龙头(90-14nm技术全覆盖),HBM用高均匀性电镀液已送样海外大厂,客户包括长电科技、通富微电。
- 华海诚科(688535):国内唯一同时布局液态塑封料(EMC)和FC底填胶的厂商,EMC已应用于长江存储3D NAND,HBM用低应力EMC进入客户测试阶段。
- 安集科技(688019):CMP抛光液国内市占率第一,HBM堆叠层间平坦化抛光液已通过中芯国际验证。
(二)中游:设计、制造与封测——技术壁垒的最高峰
中游环节集中了HBM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壁垒,设计与制造目前由国际巨头主导,国内厂商加速追赶,而封测领域已实现局部突破。
1. 设计与制造:存储巨头的“游戏”,国内厂商加速追赶
全球HBM设计与制造市场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牢牢掌控,国内企业正加速研发进程: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已启动17nm以下DRAM工艺研发,目标2026年实现HBM3量产,逐步打破海外垄断。
2. 封测:先进封装决定HBM性能天花板
HBM需通过CoWoS(晶圆级封装)或2.5D/3D堆叠技术实现与GPU的高效互联,国内封测厂商在先进封装领域的技术突破,成为承接本土需求的关键。
核心标的:
- 通富微电(002156):AMD核心封测供应商,掌握CoWoS-S封装技术,为国内AI芯片客户提供HBM协同封装服务,2.5D/3D封装产线良率超95%。
- 概伦电子(688206):国内唯一覆盖存储全流程的EDA厂商,为三星、美光提供HBM设计仿真工具,TSV建模工具打破海外垄断。
- 香农芯创(300475):SK海力士核心代理,深度参与其HBM供应链本土化,同时自研国产存储芯片,布局企业级SSD与HBM配套市场。
- 江波龙(301308):子公司元成苏州具备晶圆高堆叠封装量产能力(技术路径类似HBM),为数据中心客户提供定制化存储模组,充分受益于NAND涨价与HBM需求共振。
(三)下游:AI算力爆发,HBM需求“永动机”
HBM的需求直接挂钩AI服务器出货量,AI算力基建的加速推进成为需求增长的核心驱动力。IDC预测,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将达150万台(2023年仅80万台),每台AI服务器需搭载4-8颗HBM,带动HBM需求年增速超70%。同时,国内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等算力基建的密集落地,进一步推升HBM本土化配套需求,为国内产业链企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