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实际开工率仅50%左右?】 中国汽车产业虽以新能源汽车(NEV)为核心取得了瞩目成就,但近期受供需失衡导致的过度竞争加剧影响,正面临盈利能力恶化的问题。 近日,韩国汽车研究院在题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悖论:内卷》的报告中称,去年中国整车生产能力达每年约 5507 万辆,但国内销量仅为 2690 万辆。即便计入出口量,仍存在超过 2000 万辆的闲置产能。 报告显示,已崛起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在电动车(BEV+PHEV)产量上占据全球三分之二,实现了规模上的增长,但同时也遭遇了过度投资与亏损竞争的难题。 中国国家统计局针对规模以上企业统计的汽车产业平均开工率为去年的 72.2%,但如果将统计范围扩大至所有注册制造商,实际开工率预计仅在 50% 左右。 这种供给过剩正导致销售价格下跌,进而拖累整车行业整体收益率下滑。 比亚迪、长安等主要电动车制造商的平均车辆销售价格,从 2021 年的 3.1 万美元降至去年的 2.4 万美元,降幅约 21%。整车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也从 2017 年的 8% 腰斩至去年的 4.3%。 全球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预测,到 2030 年,中国电动车产业中仅约 15 家企业能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生存。 对此,中国政府已将电动车从战略产业名录中剔除,并着手通过监管亏损竞争等方式推动产业重组,但报告分析认为,事态的解决可能会长期化。 报告进一步分析,在地方政府动用各类政策工具支持辖区内企业生存的同时,企业也可能通过间接价格竞争、委托生产、新兴市场出口等战略谋求生存。【来自懂车帝车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