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台北故宫院长反驳大陆的措辞,认为台北故宫的文物不属于大陆! 台北故宫的藏品,大部分源自北京紫禁城的清宫旧藏,这些东西从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时,就被清点成国家资产,那时候还都在大陆的管辖范围内。 1949年前,这些文物一直由中央政府管理,从来没离开过大陆的行政区。国民党政府南迁时带走一部分,本质上是战乱下的临时保护,不是所有权换手。 国际上处理这类事,常看国家继承原则,政权变了但文化遗产的归属不改,尤其是新政权声称代表同一个国家时。 大陆后来修订文物保护法,加了追索境外流失文物的条款,就是基于这个法理延续。 台北院长提到文物迁台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成立,但这忽略了1949年10月1日前,这些东西已在大陆由政府管的事实。政权交替不能断开文化连续性,不然全球博物馆都乱套了。 2024年,台湾人间佛教联合总会捐了30件泥质彩塑佛教造像给国家博物馆,这是近年最大规模的台湾同胞文物捐赠。 这种民间行为,显示出大家对中华文化的共同认同,但官方层面却强调各自表述,想把文物分成台北版和北京版。 北京故宫百年庆典办了故宫文物南迁展,和台湾基金会合作,展示南迁和留存文物的联系,突出中国文化的整体性。这种合作本来能当桥梁,却被解读成统战工具。 问题出在,文物南迁的历史就是抗日战争背景下抢救民族遗产的行动,从南京到四川,再到台湾,每步都为避免落入侵略者手里。如果把这段拆成迁台就独立,那等于否定了共同抗争的努力。 从国际法看,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禁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但法不溯及既往,不能直接用在早期流失文物上。 所以台北故宫的文物不算公约里的非法出口,但也不等于自动成台湾专属。公约核心是促文化财产回归原有语境,不是支持政治分割,像秘鲁追索案,原属国得证明所有权连续性。 大陆作为联合国认可的中国合法政府,在国际法庭主张这些文物属国家遗产,有依据。台湾方面说75年落地生根,已融入本地文化,这情感上能懂,但法理上站不住。 因为文化融入不等于所有权变,就像埃及文物在卢浮宫展百年,仍被视为埃及遗产。 最大的误区是把文物当政权合法性筹码,台北院长说听听就好,表面淡定,实际回避实质。文物北返不是抢夺,而是还原历史完整性,大陆十四五文物规划明确深化两岸文化遗产交流,促进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反观台湾,若一味排斥中华标签,长远会削弱自身文化话语权,东华大学教授施正锋指出,否定中华民国,大陆代表正统性更强,文物被索回风险反而大。 土地建筑文物这些有形东西,本就嵌在中华文明版图里,把文物绑在政治对立上,只让两岸民众失去共享机会。台北故宫的立场像守一道虚墙,墙内是精美器物,墙外是同一血脉的呼唤,墙挡住参观者,却挡不住文化吸引力。 近年来大陆文物归国案多,从圆明园兽首到流失佛像,多靠国际合作和民间努力。 台北若继续孤立,最终可能发现守护的不是所有权,而是孤岛,大陆也需反思追索方式,避免文物成谈判砝码。两岸事需智慧处理,让文物惠及大家。历史教训多,战乱迁徙,提醒和平的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