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被离职”风波,让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成为全球焦点,而克里姆林宫的回应既迅速又坚决。 “这些报道完全没有事实依据。拉夫罗夫当然继续担任外交部长。”当被问及拉夫罗夫是否失宠时,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11月7日与记者的电话会议中作出了斩钉截铁的回应。 短短几天,一场关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被边缘化”的传闻在国际舆论场迅速发酵。这位执掌俄罗斯外交部二十多年的资深外交家,突然缺席重要会议,被取代率团出席G20峰会,甚至传出可能与普京关系紧张。 这场风波的起点是一连串不寻常的缺席。 11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主持召开安全委员会会议,讨论全面核试验可能性。拉夫罗夫作为安全委员会常任成员,是此次会议上唯一缺席的常任成员。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会议前一天,普京签署命令,任命总统办公厅副主任马克西姆·奥列什金——而非资深的拉夫罗夫——率领俄罗斯代表团参加即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G20峰会。 此外,路透社注意到,俄罗斯外交部已连续两周没有按惯例提前透露拉夫罗夫的旅行计划和演讲活动。 一系列不寻常迹象,促使西方媒体提出了拉夫罗夫是否正被“边缘化”的疑问。 面对蜂拥而至的猜测,克里姆林宫展现出罕见的反应速度。 佩斯科夫不仅明确表示相关报道“毫无根据”,而且强调拉夫罗夫“当然会继续担任外交部长”。 当被直接问及拉夫罗夫与普京的关系是否紧张,以及他是否会留任时,佩斯科夫再次强调报道“毫无根据”。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的回应更为直接,她解释道,拉夫罗夫缺席安全委员会会议是“事先商定的”,并且补充说,“这种事常有”。 扎哈罗娃进一步指出,这些报道是为了煽动对俄罗斯无益的猜测,是西方针对俄罗斯的“混合战争”的一部分。 拉夫罗夫缺席重要会议和活动的消息,恰逢一次明显的外交挫折之后。 几周前,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面对面会晤被“临时搁置”。 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将会晤取消与拉夫罗夫更直接地联系起来。 该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拉夫罗夫与美国新任国务卿鲁比奥进行了一次“气氛紧张的通话”。 报道描述,拉夫罗夫在通话中态度强横,言辞间充满了“最后通牒”式的要求,在乌克兰问题上只是重复克里姆林宫的一贯立场,据称这让鲁比奥感觉“对牛弹琴”,看不到诚意。 该报道认为,这次通话让华盛顿望而却步,从而取消了新峰会,而这一外交挫折在莫斯科内部引起了反弹,导致拉夫罗夫被“边缘化”。 现年75岁的拉夫罗夫,自2004年起担任俄罗斯外交部长,至今已超过二十年。他以其直率、甚至对抗性的外交风格而闻名,这种风格被认为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地缘政治野心相契合。 拉夫罗夫被视为普京的亲信,陪伴普京经历了2008年的俄格战争、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2015年介入叙利亚内战,以及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等重大事件。 在俄罗斯外交界,拉夫罗夫的地位举足轻重。他曾在苏联时期就开始外交生涯,并担任过俄罗斯驻联合国大使。 拉夫罗夫长期推动俄罗斯与中国、印度等国的合作关系。在2025年1月的年度记者会上,他还特别强调,“俄中关系是维护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 分析人士认为,拉夫罗夫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闻渐渐平息,但思考仍在继续。一个国家的发展与稳定,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 拉夫罗夫的去留风波,表面是外交人事变动,实则关乎国家稳定与人才保护。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保持核心团队的稳定,保护关键人才,才是国家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