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金条我要10万块的,不挑款式,现在就要!”杭州桐庐某金店里,陈女士把银行卡往柜台一拍,眼神里透着股急切。店员小周刚要递上计算器,突然觉得不对劲——这大姐昨天刚来问过价,今天直接带着卡来刷,连金价涨跌都不问,更奇怪的是,她手机一直亮着,屏幕那头有人发消息催:“赶紧买,错过这波就亏了!” 小周心里“咯噔”一下。她想起上周派出所来培训时说的:“但凡有人不挑款式、不看价格,急着买大额黄金,十有八九是骗子!”她假装整理柜台,偷偷按下了报警键。20分钟后,民警冲进店里,把正要打包金条的陈女士拦了下来。 10万黄金背后的“甜蜜陷阱” 陈女士一开始死不承认,说这钱是“投资理财”。可民警一查她手机,真相立马浮出水面:3天前,她通过钉钉加了个“关注公众号赚零钱”的群,按指示做了几个点赞任务,果然收到了几十块返利。尝到甜头后,群里“导师”告诉她:“你操作失误导致数据异常,现在得买10万黄金寄到指定地址,才能修复数据提现。”更绝的是,对方还给她转了10万“修复金”,让她“放心买”。 “我当时真以为能赚钱!”陈女士后来哭着说。她不知道,那10万“修复金”其实是另一个受害人的被骗款,骗子用她的账户洗钱,把她当成了“工具人”。要不是民警及时赶到,这10万黄金寄出去,她不仅钱没了,还可能因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被判刑。 黄金骗局:从“银行转账”到“邮寄实物”的升级版 这不是个例。今年7月,咸阳乾县的王女士也遇到类似套路。她在某投资平台“赚”了2000块后,被诱导买10万黄金邮寄,说是“平台升级需要实物抵押”。幸好金店店员发现她拍照给“客服”确认,果断报警,才没让骗子得逞。 更离谱的是北京房山那起案子。59岁的董某账户突然进了30万,她说是“表弟给的”,可民警一查,这钱是电信诈骗的赃款。她背后还有个团伙,专门找中老年女性代买黄金,每单给2000块好处费。董某被抓后,团伙又找来45岁的雷某继续作案,结果22小时内就被警方一锅端。 为什么骗子盯上黄金? 答案很简单:隐蔽、好洗钱。现在银行转账监控严,骗子就把“银行转账”改成“买黄金邮寄”。受害者以为只是“投资失误”,实际上成了诈骗分子的“提款机”。更可怕的是,有些受害者不仅损失钱财,还因为“帮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刑,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店员报警: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这些案子里,最该点赞的是金店店员。桐庐的小周、乾县的店员、房山的导购……他们不是“多管闲事”,而是用警惕心守住了老百姓的“钱袋子”。就像舟山普陀那家金店的店员说的:“派出所经常来培训,我们一看顾客不挑款式、急着买,就知道有问题。” 民警也提醒:但凡遇到“高额返利”“操作失误需邮寄黄金”“公检法要求买金审查”这些话术,立刻报警!别觉得自己“不会上当”,骗子专挑“贪小便宜”“想赚快钱”的人下手,等你反应过来,钱早就进了骗子的口袋。 写在最后:别让“黄金梦”变成“黄金劫” 10万块,可能是普通人一年的积蓄,也可能是老人一辈子的养老钱。骗子用“甜言蜜语”包装陷阱,用“小额返利”降低警惕,最后用“黄金邮寄”完成收割。可他们忘了,再高明的骗术,也怕“多问一句”“多查一次”。 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做?是像陈女士一样差点“中招”,还是像那些店员一样果断报警?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你的每一次警惕,都可能帮别人躲过一劫! 来源:头条热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