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大驱我们都造十几艘了,航母却只有3艘,为什么我们不复制粘贴批量生产航母呢?

非常盘点中 2025-11-08 16:22:44

055大驱我们都造十几艘了,航母却只有3艘,为什么我们不复制粘贴批量生产航母呢?说白了,不是我们不想造,而是那3艘航母全是“临时工”,不值得批量生产。福建舰虽然很牛,三条电磁弹射轨道加万吨级平甲板,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正统航母,但它依然只是技术平台。为啥?因为它不是终极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核动力超级航母。 先说说 055 为啥能敞开造,这型军舰可不是临时起意的产物,早在上世纪 60 年代就有了初步构想,只是那会儿既缺技术又缺钱,才搁置了几十年。 等到 2017 年首舰下水时,该啃的硬骨头早都啃下来了。GT-25000 燃气轮机实现完全自主,双波段相控阵雷达能把几百公里内的目标看得一清二楚,连集成桅杆这种藏着黑科技的部件都玩得炉火纯青。 更关键的是 055 定位特明确,就是给航母当 “带刀护卫”,兼顾远洋反导和对陆打击,功能单一纯粹,一旦技术成熟,流水线开起来自然快。 央视早报道过,055 首批就规划了 12 艘,单舰造价能控制在 50 亿元以内,批量生产还能再降本,这种性价比高又好用的装备,当然要多造。 再看航母这边,3 艘舰各有各的 “试用期” 任务。辽宁舰是从瓦良格号改过来的,说白了就是让咱们摸透航母的基本构造,练会怎么玩舰载机起降;山东舰是首艘国产滑跃航母,主要验证自主建造的全套流程,证明咱们能独立造航母了;刚入列的福建舰算是跨了一大步,8 万多吨的体量加三条电磁弹射轨道,可它还是常规动力。 别看歼 - 35、空警 - 600 刚在上面完成起降试验,证明电磁弹射能用了,但常规动力撑不起持续高强度的弹射作业,这就像给短跑冠军绑了沙袋,发挥不出全力。国防部早就说了,航母建设得看技术发展情况,现在的型号明显还在过渡阶段。 最核心的坎还是核动力技术,军事专家张军社都讲了,核动力航母和常规动力、核潜艇的技术完全不是一回事,光有核潜艇的反应堆经验远远不够,得把反应堆做小、做可靠,还得匹配全舰的电力系统。 美国福特级就是教训,一股脑堆了电磁弹射、电动升降机等一堆新技术,结果 747 次弹射就出 10 次故障,服役好几年还没法正常用 F-35C。 咱们可不会犯这糊涂,福建舰先把电磁弹射的活儿练熟,等核动力技术跟上了,再把两者结合,这样造出来的超级航母才靠谱。 成本和战略需求也得算明白账。055 一艘 50 亿,福建舰的造价保守估计得翻十倍不止,要是批量造这种过渡型号,等核动力航母出来,这些常规动力舰就成了 “鸡肋”,纯属浪费钱。而且现在三艘航母刚好能轮着用,一艘执勤、一艘待命、一艘维护,完全能覆盖当前的安全需求。 反观 055,造得越多,航母编队的防护网越严实,远洋作战的底气才越足,这种 “先配护卫再添主力” 的思路,比盲目造航母明智多了。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航母是个 “系统工程”,不是造出来就行。福建舰刚具备弹射能力,舰载机和航母的协同、弹射系统的长期可靠性、整个编队的战术配合,都得花个三五年磨合。 055 就没这顾虑,技术成熟且定位清晰,造出来就能编入编队干活。就像盖房子,得先把脚手架搭稳(055 编队),再慢慢琢磨怎么盖摩天大楼(核动力航母),急不来。 所以说,不是咱不想给航母 “下饺子”,是现在的 3 艘还没到那份上。等核动力反应堆过关了,电磁弹射玩得更溜了,到时候造出来的超级航母,才是真正能扛事的 “正主儿”。 现在稳扎稳打搞试验,总比像美国那样造出 “问题航母” 强,毕竟海军装备这东西,靠谱比数量更重要。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