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安的什么心?德国把好几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搬到了中国,而且是整个团队带家属过来

访云漫说 2025-11-08 12:54:26

德国安的什么心?德国把好几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搬到了中国,而且是整个团队带家属过来的,江苏苏州太仓市那边建了好多欧洲小区和德国小镇,因此那边人称小德国,几百家德企扎堆。 太仓这个地方,原来就是江苏苏州边上一个安静的小城,这些年却因为德国人来得越来越多,渐渐变了样。 街上能看到不少金发蓝眼的外国人,路边的小区建得像欧洲风格,咖啡馆里卖的啤酒和面包也带着德国味儿。 为什么德国会把一些国家级实验室搬到这里来,还带着整个团队和家属一起过来?几百家德国企业扎堆在这里,建起了中德生态园什么的,让人忍不住想弄清楚这背后的原因。 德国那边遇到不少麻烦,才让他们决定往外走走。能源价格涨得厉害,本土工厂的电费和天然气成本高出不少,因为关掉了核电站,得从别的地方买电,有时候供应还不稳。 碳排放的规定也严,买配额的钱花得不少,补贴跟不上。加上国际贸易的关税调整,出口到一些市场的产品订单掉了不少,工厂开工率不高,员工工资发起来也费劲。 人才方面,本土年轻人对理工科的兴趣没那么大,工程师队伍有点跟不上了。这些问题加在一起,让德国企业觉得在家乡干活越来越难。 太仓这边的情况就吸引人了。中国市场大,产业链全,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都能很快连起来。 德国企业在太仓设实验室,能直接跟本地供应商合作,测试新材料的时候,样品半天就能拿到手,不用等好几天。 像TÜV莱茵在这里建的实验室,专门做光伏组件和电磁兼容测试,设备从德国运过来,帮本地企业测产品性能,数据还能实时分享给总部,研发速度快了不少。 太仓离上海近,交通方便,港口有专线到德国,货物运过去只要一个月左右,省时省力。 人才资源也丰富,中国每年那么多理工毕业生,技术好又勤快,德国实验室招人容易,还能跟本地高校合作,共享一些设备和数据。 生活上,太仓建了国际学校和诊所,德国人过来后,孩子上学不愁,家人看病也能用熟悉的药。社区里有德国超市和休闲地方,周末聚聚喝啤酒,吃点家乡菜,感觉没离开德国。 双元制培训项目在这里搞得不错,学生一半时间学理论,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毕业后不少直接进德国公司工作,薪水比一般高点。 这些变化对太仓本地人来说,有好有坏。经济活跃了,周边的商店和餐馆生意好起来,工作机会多了。但房价涨了些,原来一万多一平的房子,现在贵了点,让一些老居民觉得买房难了。 公共设施像医院和学校,人多起来后偶尔拥挤,需要政府多投入。就业方面,德国企业工资一般不错,但有些岗位本土化后,福利调整了,比如年假天数少点,或者加班费算得严点。 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完美,得看具体职位。技术合作上,德国实验室带来先进方法,但核心东西像一些算法模型,不一定全分享。 只给测试结果,本地企业学到点,但想深挖还得自己努力。知识产权保护也得加强,不然合作不放心。总体看,这事让太仓变得更国际了。 德国企业解决了本土问题,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本地企业学到管理经验,产业链升级了点。未来可能有更多合作,像氢能项目,德国专家过来,太仓提供场地,大家一起研发。 太仓和德国一些州签了联盟,产业创新能继续往前走。这波操作,德国是想在全球化里找新机会,中国这边也从中获益。谁知道以后会怎样,但目前看,大家都在努力让合作更顺。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

0 阅读:60
访云漫说

访云漫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