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上将布朗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采访时表示:过去是美苏对峙,现在是美中对峙,而中国远比过去的苏联强大!美中两国许多观念不同,但我认为千万不能开战,这对美中两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是一种灾难,损失代价将堪比二战! 当被问及当前美国面临的主要战略挑战时,布朗毫不犹豫地将话题引向中美关系,明确表示冷战时期美苏对峙的格局早已过去,如今全球战略博弈的核心是美中对峙,且中国的综合实力远超当年的苏联。 为了支撑这一观点,布朗还列举了具体数据,冷战最吃紧的年代,苏联GDP峰值也没超过美国的四成,经济结构里重工业占比畸形,民生领域常年亏空,全靠资源出口硬撑,连粮食都得从国外进口。 现在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摸到美国的六成以上,2023年GDP突破129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球近三成,从高端芯片到重型机械都能自主生产,产业链完整度甩了当年的苏联几条街,这种扎实的经济根基根本不是靠单一资源输出能比的。 军事上的落差更刺眼,当年苏联陆军规模虽大,海军却没突破远洋瓶颈,航母全是滑跃式,舰载机性能落后美国一代,导弹精度更是常出纰漏。 现在中国海军舰艇吨位十年翻了三倍,辽宁舰、山东舰能搭载二十余架歼35五代舰载机,制空能力直逼F35C;东风系列导弹能覆盖第二岛链,反舰弹道导弹更是独一份的杀器,体系化作战能力早已超越当年的苏联,更别提中国的军工产能,一年造的舰艇吨位能抵上半个欧洲海军,这种可持续的战力输出,苏联巅峰期都望尘莫及。 当年美苏对峙好歹有明确的阵营划线,北约华约各站一边,经济体系互不干涉,就算摩擦也多在第三方战场,现在全球早没了这样的楚河汉界,各国都在中美之间找平衡,没人愿意选边站。 更要命的是全球供应链,就像挂在两国之间的细线,美国的电子产品依赖中国的稀土加工,中国的制造业需要美国的高端设备,真要是断了,美国通胀得再翻个跟头,中国部分产业链也得阵痛,没有赢家。 现在的中美都是核大国,核威慑体系早已成熟,核弹头数量足够毁灭对方多次,一旦擦枪走火,后果不是冷战时期的局部冲突能比的,波及范围能覆盖大半个地球,当年美苏还有热线电话兜底,现在中美之间的博弈渗透在经贸、科技、舆论各个领域,摩擦点太多,稍有不慎就可能失控,这风险比冷战时高了不止一个量级。 更关键的是,中国从没像当年的苏联那样被孤立,一带一路覆盖一百多个国家,RCEP成员国里一半是美国的盟友,连欧洲国家都偷偷来谈经贸合作,这种渗透在全球网络里的影响力,苏联当年想都不敢想。 苏联当年被西方技术封锁、市场隔绝,只能困在自己的阵营里打转;中国却能在开放中壮大,一边跟美国做贸易,一边跟发展中国家搞合作,这种灵活性让美国的遏制手段处处受限。 布朗这话算是戳破了美国高层的遮羞布——他们嘴上喊着“竞争”,心里比谁都清楚中国不是当年能被拖垮的苏联,开战的代价谁都付不起,别说军事对抗,就算是全面脱钩,全球经济都得倒退十年,这种实力对等又深度捆绑的格局,逼着双方必须坐下来谈,硬来只会两败俱伤。 说到底,布朗的担忧不是怯战,是看清了现实,冷战的老套路早过时了,现在的博弈拼的不是阵营对抗,是发展韧性,中国的强大不是靠穷兵黩武,是靠几十年的埋头建设,这种力量根本没法用当年对付苏联的法子破解。 你说,美国真能放下霸权执念,跟中国平等对话吗?评论区聊聊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