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杀了3000多名红军的韩起功率残部逃入祁连山,这时,一个农民走了100多里路找到了解放军:“我知道韩起功在哪里!” 1949年,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推进西北,马家军各部迅速崩盘。韩起功判断局势不可逆转,率领三百多名残兵携带有限物资,绕过肃州一线,钻进祁连山南麓火烧沟台谷地。这片山区地形复杂,沟壑交错,便于藏身。他下令部下搭建简易营寨,封锁进出路径,禁止士兵下山接触外界。部队中士气低落,许多人已开始私藏财物,韩起功加强巡逻以防逃散,同时囤积从溃败中带出的金银和烟土。 任廷栋那时在灰条沟煤窑背煤为生,平日上山采柴维持家计。九月下旬,他意外撞见韩起功的营地,认出这个旧日仇人后,没有贸然行动,而是悄然返回村子。那里消息闭塞,他通过收音机和邻里打听,得知马家军已被解放军击溃,而这支部队正是当年红军发展而来。确认情报可靠后,任廷栋决定立即行动,次日清晨他收拾干粮,独自踏上前往张掖的路程。那段山路超过百里,他靠双腿翻越数道岭,穿越乱石和溪流,直至次日抵达城门。 张掖军管会听取任廷栋的报告,重视其对当地地形的熟悉和亲身经历。鉴于韩起功罪行累累,他们决定派任廷栋携劝降文书返山,同时安排几名战士暗中保护。任廷栋返回火烧沟台后,直接表明身份,要求韩起功现身。营地中士兵已人心浮动,许多人见解放军逼近,携带包裹逃离,只剩少数人留守。韩起功的残部不足百人,弹药短缺,难以组织抵抗。 劝降过程简短而直接,任廷栋宣读文书内容,强调缴械可从宽处理,顽抗必将严惩。韩起功环视四周,部下陆续丢下武器,他本人也选择投降。缴械后,解放军在营地搜出大批金银细软和鸦片,证实韩起功的贪腐本性。整个行动耗时不到一天,任廷栋的报告和劝降成为关键转折,避免了进一步冲突。 韩起功逃入祁连山的企图源于对血债的畏惧,他曾试图联络境外残余势力求援,但山路阻隔通讯不便,最终失败。任廷栋的长途跋涉体现了老红军的忠诚,他对山川路径的掌握直接促成抓捕。解放军推进速度快,马家军覆灭在即,韩起功的藏身地形虽隐蔽,却挡不住当地民众的眼睛。 韩起功被押解至临夏军分区后,继续顽抗到底。他拒绝交代罪行,在监区内串联犯人,策划暴动和越狱,藏匿工具制造事端。鉴于其累累罪证和拒不悔改,1951年3月,当局执行枪决,结束了他的军阀生涯。搜查中发现的财物被没收,用于地方重建,韩起功的贪婪到死也没改。 任廷栋因功获表彰,先任张掖县自卫营营长,负责地方治安和训练工作。后来调任县供销处主任,管理物资分配,继续为西北建设出力。他用实际行动为西路军牺牲者伸张正义,晚年接受采访,讲述这段经历,激励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