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长沙会战,女兵银金花突围时被日军包围,眼看敌人一拨一拨靠近,她迅速举

才思敏捷精灵 2025-11-07 23:02:11

1939年,长沙会战,女兵银金花突围时被日军包围,眼看敌人一拨一拨靠近,她迅速举枪扣动扳机,却没有子弹射出,而敌人已经扑到了眼前。 ​刺刀寒光一闪,银金花侧身躲过致命一击,反手扣住鬼子手腕一拧,枪已易主。她抬腿将敌人踹飞三米远,那鬼子滚下山坡时脸上还凝固着惊愕。 ​另外六个日本兵愣在原地,他们没见过这样的中国女兵,身高一米七六,拳脚带风,眼里烧着地狱般的火焰。 好家伙,这哪是娇弱的女兵,分明是从烈火里闯出来的女侠! 银金花握紧刚夺来的三八大盖,手指麻利地上膛,枪口稳稳对准冲在最前的鬼子,一声脆响过后,那家伙应声倒地。剩下的五个鬼子这下慌了神,原本嚣张的气焰瞬间蔫了半截。 谁能想到,这个拳脚凌厉的姑娘,打小就跟着父亲练南拳,十二岁就能举起百斤石锁。 日军侵华时,她的家人惨死在鬼子刀下,满腔悲愤的她毅然参军,从卫生员练成交战先锋,枪林弹雨里磨出了一身硬骨头。此刻她眼里的火,是家仇国恨烧出来的,哪能容鬼子放肆! 鬼子们缓过神来,嗷嗷叫着从四面围拢,刺刀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 银金花不退反进,侧身躲过左边刺来的刺刀,右手枪托狠狠砸在鬼子鼻梁上,只听“咔嚓”一声脆响,那鬼子疼得满地打滚。右边的鬼子趁机偷袭,她猛地转身,刺刀擦着胳膊划过,留下一道深深的血口子。 鲜血顺着胳膊往下淌,浸透了军装,可她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想起老乡们被鬼子驱赶时的哭喊,想起战友们冲锋时倒下的身影,她咬着牙嘶吼一声,像头发怒的雄狮。手中的枪连续点射,又两个鬼子应声倒地,剩下的三个吓得连连后退,不敢再贸然上前。 山林里静得能听见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银金花拄着枪喘气,汗水混着血水顺着脸颊往下流。 她知道不能恋战,大部队还在等着突围的消息。趁着鬼子犹豫的间隙,她猛地冲向侧边的灌木丛,身形灵活得像只豹子,等鬼子反应过来时,早已不见了她的踪影。 后来战友们找到她时,她正靠在树干上包扎伤口,胳膊上的伤口深可见骨,却还笑着说“小伤无碍”。 没人知道,那场孤身对战七个鬼子的战斗,她耗尽了多少力气;没人知道,深夜里她抚摸着家人的遗物,偷偷掉过多少眼泪。可只要一上战场,她依旧是那个眼里冒火、无所畏惧的女战士。 长沙会战的硝烟早已散尽,但银金花的故事不该被遗忘。 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多少像她这样的普通人,放下锄头、针线,扛起枪杆冲上战场。他们没有超能力,却凭着一腔热血和不屈的骨气,在敌人的屠刀下守护着家国。 比起那些被史书大书特书的将军,这些基层战士的故事更显真切。 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战功,却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爱国”二字——不畏惧、不退缩,哪怕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也要把侵略者赶出去。这种勇气,比钢铁还坚硬,比烈火还滚烫。 如今我们安稳的生活,正是无数个“银金花”用血肉换来的。 他们的名字或许会被岁月冲淡,但他们的精神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铭记他们,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惜当下的和平,更是为了在危难时刻,能想起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坚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8
才思敏捷精灵

才思敏捷精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