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华势力入侵?我国海关截查两名女子,掀开裙子一看,好家伙,大腿上密密麻麻缠满了活

未央细说 2025-11-07 16:25:47

反华势力入侵?我国海关截查两名女子,掀开裙子一看,好家伙,大腿上密密麻麻缠满了活蹦乱跳的小乌龟,她们竟在裙下藏了68只生物!   事情发生在深圳湾口岸,当天两名身着宽松长裙的女子在通关时,海关发现她们穿着宽松长裙本应自然垂落、随步态摆动,但其裙摆大腿根部位置始终紧绷,迈步时左腿动作迟缓且伴随轻微晃动,明显不符合正常着装的运动状态。   海关关员凭借职业敏感判断存在异常,将二人带至查验区域进一步检查,最终发现了胶带缠缚的活体龟类,这些小乌龟均为巴掌大小,外壳呈深绿色带淡黄色纹路,虽部分因长时间束缚显得活力不足,但触碰后仍能做出缩颈、摆爪等应激反应,确认均为活体。   涉事女子后续称“受他人委托带货,每只可获50元报酬”,却对所带生物的危害一无所知,这种“无知式走私”更凸显出公众对生物入侵风险认知的缺失。   此次查获的小乌龟实为侏儒侧颈龟,是全球公认的“生态入侵物种”,其核心危害体现在三点:一是生存能力极强,可适应淡水池塘、河流、人工湖等多种水域环境,无需特殊喂养,以藻类、浮游生物、小型鱼虾甚至其他龟类的卵为食,对环境的耐受度远超多数本土水生生物。   二是繁殖速度惊人,一只成年母龟每年可产卵30-50枚,孵化率高达80%,一旦进入自然水域,短时间内即可形成种群优势。   三是竞争能力碾压本土物种,本土龟类(如金线龟)、两栖动物(如泽蛙、黑斑蛙)在食物争夺、栖息地占有中完全处于劣势,长期下来会导致本土物种数量锐减甚至局部灭绝。   历史案例已多次证明其破坏性:国内某水库曾因市民放生巴西龟,仅一年时间,水库内本土金线龟数量减少60%,泽蛙、黑斑蛙近乎绝迹;而这些本土蛙类是蚊子幼虫的主要天敌,其消失直接导致水库周边蚊虫滋生,居民夏季需长期紧闭门窗,同时以蛙类为食的水鸟也因食物短缺不再栖息,整个水域的生态链彻底断裂。   更严重的是,乌龟的入侵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形成稳定种群,即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清理,也难以彻底根除,只能通过长期监测控制其扩散范围。   除生态破坏外,这些走私龟类还携带重大健康风险,海关实验室对查获样本检测后发现,3只小乌龟体表携带蛙壶菌,2只检测出裂头蚴虫卵,蛙壶菌是两栖爬行动物的“致命病菌”,可通过水体、水草、生物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本土龟类、蛙类感染后会出现皮肤溃烂、呼吸功能衰竭等症状,死亡率极高;且该真菌在水中可存活6-8个月,即便走私龟类死亡,病菌仍能附着在环境中持续传播,清理难度极大。   裂头蚴则具有人畜共患风险,若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进入人体,可能引发眼部、脑部等部位的寄生虫感染,严重时可导致视力下降、癫痫发作等并发症,对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值得警惕的是,此类生物走私的隐蔽性极强,与毒品、武器等传统违禁品不同,活体生物体积小、可通过衣物缠缚、日常用品藏匿(如之前查获的“甲虫藏充电宝”“种子塞口红管”“蜥蜴藏袜子”等案例)等方式规避X光机检测,主要依赖海关关员的经验判断和细致查验。   涉事人员往往利用“普通游客”身份作掩护,以“私人宠物”“观赏生物”为借口,实则受利益驱动参与走私,而背后可能存在更庞大的外来生物走私链条,若不及时拦截,将对我国生态安全造成持续性威胁。   面对此类风险,海关部门已建立完善的应对机制:对可疑人员严格查验,查获活体生物后立即送实验室检测,根据结果采取隔离、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同时对涉事人员依法开展调查,追溯走私源头;但生态安全的守护不能仅靠海关单一部门,更需要全民参与。   公众应主动了解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出国旅游、探亲时不携带未经检疫的动植物及其制品,不随意放生宠物,发现可疑走私行为及时向海关或相关部门举报。   此次“裙下藏龟”事件并非个例,而是生物入侵风险的一次集中警示,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只看似不起眼的小乌龟,可能成为摧毁本土生态链的“导火索”。   唯有提高警惕、强化认知、多方联动,才能筑牢生态安全的防线,避免因“小疏忽”酿成“大灾难”。

0 阅读:0
未央细说

未央细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