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一个电话打过来,说那篇稿子,下期必须发。 我当时就蒙了。那篇稿子?几天前被我随手删了,扔进了垃圾堆。我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比那玩意儿写得像样。 主编说,必须发,你给改到能发。 那一瞬间,我一个编辑,活生生被逼成了作者。或者说,成了一个学术垃圾的美容师。 你以为我们这些学报编辑有多大权力?生杀予夺?别逗了,我们就是个过滤器,有时候,还是个失灵的过滤器。 说真的,我这活儿干久了,练出了一身“绝活”。 一篇六千字的文章,题目和摘要扫一眼,我就知道它是什么货色。参考文献的格式对不对,脚注引用是不是瞎写的,我五分钟就能给它判了死刑,或者……判个缓期。 我一年要看将近8000篇这样的“大作”。 为了评职称的老师,为了毕业的学生,甚至还有不差钱、纯粹想在简历上添一笔的本科生。 他们不关心学术,只关心“能不能发”。 有一次,一个老师的稿子,我让她修改,她来来回回发了三遍,字数都没变。格式乱得像一团麻。 我火了,说你再不按要求改,就别发了,这不是技术问题,是态度问题! 她才打电话过来道歉。 可我后来想想,是我自己先没了态度。我们这本杂志,印2000册,真正花钱订阅的,不到50本。剩下的,都是送人、存档、内部消化。 文章发出来,跟没发,有区别吗? 没人看的。 所以,当一个作者拿着关系找上门,理直气壮地问我:“老师,我们学校的查重率要求是15%还是30%?” 我还能说什么? 我甚至都懒得生气了。 行吧,你发吧。反正也没人看。反正这本“学术期刊”,早就成了一本“毕业、晋升手续办理指南”。 我们自己呢?为了发文章,也得出去托关系,跟别的学报“换稿”。你发我的,我发你的。大家心照不宣,都是圈里人。 你以为那些核心期刊有多干净?别天真了。都是人办的,是人,就有弱点。我亲眼见过一些所谓的核心,怎么一步步变成连我们都瞧不上的垃圾。 所以,别问我我们学报的审稿标准是什么。 对不起,我真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每天都在亲手亵渎“学术”这两个字。 但又怎么样呢?明天,我还是得打开邮箱,继续看那8000篇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