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突然对朝鲜翻脸玩弄制裁大棒? 11月6日外媒报道,朝鲜外务省就美国政府宣布追加制裁措施发表声明,称此举“表明对我国敌视立场”。朝鲜方面认为,尽管特朗普总统表现出对话意愿,但仍宣布新制裁,对此表示抗议。 美国财政部4日宣布,因涉嫌美国认为的“非法资金”,将对朝鲜8名金融相关人员及2家团体实施制裁,冻结其在美国境内的资产。 对此,朝鲜外务省负责美国事务的副相6日通过官方朝中社发表声明,称美方“充分暴露了将我国视为死敌的立场",并强调"切勿妄想通过充满压迫与怀柔、威胁与恐吓的手段对我国能够得逞”。 上月下旬,特朗普曾就与朝鲜最高领袖会晤的可能性表示“如果他愿意会面,我已做好准备”。 朝鲜方面认为,在特朗普总统展现对话意愿的同时,美方却宣布新制裁,对此表示强烈反对。 特朗普一方面声称要和朝鲜谈,一方面又对朝鲜挥舞制裁大棒,他打的什么如意算盘? 特朗普对朝鲜采取的“边谈边打”策略,是他基于“极限施压与接触”这一核心理念的务实外交手段。他真正的“如意算盘”并非简单的和平协议,而是希望通过胡萝卜与大棒交替使用的方式,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多重战略目标,同时服务于其国内政治需求。 特朗普政府的对朝策略并非单一维度的,而是交织了安全、外交、地缘政治和内政等多重目标的复杂算计。 特朗普政府的首要目标是推动朝鲜无核化,但美朝在无核化概念上存在根本分歧。美国要求朝鲜先行弃核,而朝鲜则坚持需要获得体制安全保障,如终战宣言、美朝建交等,作为相应回报。这种认知差距使得谈判屡屡陷入僵局。 对特朗普而言,与朝鲜领导人举行历史性会晤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外交舞台。即便会谈没有实质性成果,这类高光时刻也有助于塑造他作为强势谈判者的形象,并可能转化为国内的政治资本。 美国还试图利用朝核问题来强化其主导的联盟体系。例如,通过要求韩国大幅增加驻韩美军费用分担(有报道称要求从10亿美元增至100亿美元),并提升国防开支占GDP比重,美国不仅转嫁了安全成本,也加强了对盟友的战略控制。 特朗普的对朝政策深受国内政治力量牵制。美国政府内部的对朝强硬派(如时任副总统彭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一直主张更强力地对朝施压,认为会谈本身就是对朝鲜的奖励。因此,适时展示强硬姿态(如实施制裁)也是特朗普平衡内部政治压力的一种方式。 尽管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很精,但从实践来看,这种“边谈边打”的策略并未达成其预设的主要目标,反而带来了一系列复杂后果。 长期的制裁并未让朝鲜屈服。相反,朝鲜通过深化与俄罗斯等国的关系,以及涉嫌利用第三方船只出口资源等方式,一定程度上绕开了制裁,其抗压能力甚至在增强。朝鲜外务省副相金恩哲曾明确表示,美国的制裁措施不会对朝鲜的对美观点产生任何影响。 一边示好会谈,一边追加制裁,这种矛盾行为严重侵蚀了本就脆弱的双边互信。朝鲜将美国的制裁视为其 “敌对政策” 的明证,认为美国无意改变其立场,这使得朝鲜更不愿意在无核化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 这种反复无常的策略导致半岛局势经常在缓和与紧张之间剧烈摇摆,也让韩国等盟友深感不安。韩国一方面在安全上离不开美国,另一方面又担忧美国单边主义行为带来的不确定性,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战略焦虑,并开始寻求外交多元化以降低对美依赖。 总的来说,特朗普对朝鲜的“会谈”与“制裁大棒”并举,是一场精心计算的战略博弈。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非军事手段最大化地迫使朝鲜让步,同时兼顾国内政治收益与地区战略布局。 然而,这套策略忽视了朝核问题的复杂深层次矛盾,尤其是朝鲜自身合理的安全关切。只要美国不改变其根深蒂固的敌视与施压逻辑,无法提供让朝鲜感到安全的、可验证的回报,那么无论“谈话”多么动听,“大棒”多么凶猛,都难以在无核化问题上取得真正的突破,半岛局势也难以实现持久稳定。
美国为什么突然对朝鲜翻脸玩弄制裁大棒? 11月6日外媒报道,朝鲜外
国际关系教授聊观点
2025-11-06 18:13:0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