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突然发布了最新年度研判。 2024年的一串硬数

大气原野 2025-11-06 14:20:08

果不其然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突然发布了最新年度研判。 2024年的一串硬数据摆在眼前:中国原铝产量占全球约60.12%,已经连续24年稳居第一,这不是短期冲刺,是长期稳定输出的结果。 紧接着看电这一条,国内电解铝全年耗电接近6000亿度。对比公开统计,法国全年发电量约5365亿度,美国在4万亿度左右。高耗能行业要稳定运行,电力支撑必须稳,这一点国内做到了。 把镜头挪到外面,欧洲在2021—2023年累计减少了约100万吨电解铝产量,据多家机构跟踪,至今恢复幅度有限。西班牙某冶炼厂的重启也被多次延后,市场产能回归并不顺利。 再看增量,印尼规划新增约240万吨,但据项目披露的进度,推进并不快。业内测算,2025年全球总产能约7900万吨,中国占比约57%,未来三年全球新增也就约300万吨,年均增速在1.5%左右。 原料端并不回避难题。国内铝土矿进口依存度超过70%,2025年进口量或在1.6亿吨以上。为稳住供应,业内一手推动资源勘查,一手加码再生铝,形成双通道保障。 再生这一条正在提速。多地公布的新项目密集落地,按机构测算,2025年再生铝产能有望冲到约2000万吨,既减压原矿,又能稳定成本。 高端应用也在上楼层。南山铝业已为C919提供机身、机翼用材,相关供货与认证信息可查,国产大飞机用材体系在加固,这说明不仅有量,还有质。 新能源汽车用铝同样明显提速。多家企业与高校联合攻关车身、底盘用材,部分品类实现替代,供应链稳定性提升,车型平台化带来的规格需求也被更快响应。 原料的伴生价值也在发挥。铝土矿提炼过程中产生的镓很关键,据多方统计,中国产量占全球较高比例,支撑雷达、半导体等产业的材料供给更稳。 有人担心“4500万吨就是顶”,现实数据在刷新。机构跟踪显示,2025年国内运行产能利用率逼近97.5%,产量目标继续上行且更可控。 技术侧同样在加码。超大电流电解槽已经量产应用,单位电耗持续下探;有些企业清洁电占比接近一半,园区直供绿电的比例在提高,能耗强度在往下走。 减排路径也不是空谈。现阶段主流熔盐电解路线搭配气体收集与利用装置,形成可核算的减排成果,投资、运行与产出能对上账。 市场层面,氧化铝产量被多家机构预计将接近9000万吨,全球供需紧平衡的格局仍在,价格弹性更大,但波动区间有支撑。 把这些点连起来,就能看到一条清晰主线:体量稳、配套全、技术进、供给韧性强。铝只是一个窗口,背后是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协同运转。 落到一句话:把量守住,把质抬起来,把链条拧紧,这盘活儿越打越稳。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大气原野

大气原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