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真狠,乌克兰军方把基辅州,征兵能力最差的一个征兵中心,所有征兵人员全部编入正规军,开赴第一线!征招不到人,就自己去填进战壕里打仗! 基辅州那个征兵中心的人接到开赴前线的命令时,不少人手里还攥着没统计完的征募报表。他们之前负责的区域连续三个月兵员补充率都排在全州末尾,这下不用再发愁怎么催别人参军,自己得先扛起枪钻进战壕。 这种近乎 “以命抵命” 的做法,在乌克兰征兵系统里不算完全意外。前线的伤亡数字像块石头压在整个征募体系上,美国战争研究所 3 月份的报告里提过,乌军在东部战线每月要补充近万名战斗人员,而基辅州去年第四季度的征募完成率只有 37%,这个征兵中心更是低到 22%。 没人愿意送命的念头,早成了征兵路上的最大阻碍。乌克兰安全局去年查处的案例里,赫梅利尼茨基州一个体检委员会负责人家里搜出近 600 万美元赃款,全是帮人伪造伤残证明收的贿赂。 那些想逃避兵役的人,花几千美元就能拿到 “永久免役” 的文件,真在战场上断了腿的士兵,反而要排队半年才能拿到补偿。 泽连斯基早就对这种乱象下过重手,去年 8 月直接撤换了全国所有地区的征兵办公室负责人,理由是他们收受贿赂放行走后门的人。可换上来的新人还是顶不住压力,基辅州这个征兵中心的主任之前接受采访时就抱怨,年轻人要么往波兰、罗马尼亚跑,要么躲进乡下亲戚家,上门征募时连门都敲不开。 前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的下台,更暴露了征兵系统的积弊。他因为军队物资采购腐败被赶下台时,正好赶上乌军在赫尔松方向急需增援,可当地征兵办却凑不齐一个营的兵力。后来查出来,不少征兵人员把合格的青年信息压着,等着家属送钱才肯上报。 这次把征兵能力差的人员直接编入正规军,多少带着点 “以儆效尤” 的意思。乌克兰总参谋部在内部通报里没明说惩罚,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在告诉所有征兵系统的人:征不来兵,就得自己去补缺口。这些人大多没接受过实战训练,出发前只匆匆进行了两周的基础射击练习,就被派往了顿涅茨克方向的次要战线。 民众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强,利沃夫州的火车站里,每天都有年轻人拿着伪造的学生证明试图出境,边境上个月就拦下了 1.2 万人。有个基辅的小伙子在社交平台上说,不是不想保家卫国,可家里只有他一个劳动力,父母还卧病在床,真去了前线,家人都得饿死。 征兵人员自己也有苦难言,基辅州这个征兵中心的一名干事在出发前给朋友发消息,说他们辖区里符合条件的青年要么早就参军了,要么早就跑了,剩下的不是要照顾老人,就是有真的健康问题,总不能把残疾人往战场上送。可上面只看数字,完不成任务就得自己顶上去。 泽连斯基的反腐行动还在加码,10 月份刚下令在年底前解散负责伤残等级评定的征兵体检机构,之前已经吊销了 4106 份虚假证明,64 名体检官被刑事指控。总检察长安德里・科斯廷因为手下人参与造假,直接引咎辞职,这在乌克兰独立后还是头一回。 可这些措施见效太慢,前线等着人填缺口。顿涅茨克州的一名乌军连长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他们连里现在有一半是 40 岁以上的老兵,还有刚从征兵办转来的文职人员,打防御战还行,根本没法发起进攻。西方军事顾问也多次提醒,乌军的兵员质量正在下降,再不解决补充问题,防线可能出漏洞。 把征兵人员推上前线,多少也有点向西方表决心的味道。美国一些共和党议员总拿腐败说事,质疑援助的钱有没有用在正地方。泽连斯基这么做,等于在告诉西方:我连自己人都下得了狠手整顿,肯定能把资源用在作战上。果然,消息出来后没几天,欧盟就宣布提前发放下一批军事援助。 这些被派往前线的征兵人员,成了特殊的 “榜样”。乌克兰国防部特意拍了他们训练的视频,配文说 “每个乌克兰人都有保卫国家的责任”。视频里,有人戴着眼镜练习匍匐前进,有人还在熟悉步枪的保险开关,看得出来,他们之前离战场很远。 可现实的残酷不会因为身份特殊就留情,顿涅茨克方向的战线每天都有炮击,刚上去的新兵伤亡率向来不低。有军事博主分析,这些征兵人员可能会被编入后勤部队,负责弹药运输或者阵地警戒,但即便如此,直面炮火的风险也比在办公室里高百倍。 乌克兰的征兵难题,本质上是打了这么久的消耗战,民生和国防的天平早就歪了。之前靠爱国热情驱动,年轻人主动参军,可打了几年下来,经济垮了,工作没了,不少人连吃饭都成问题,自然没心思再谈牺牲。泽连斯基心里清楚,光靠强硬手段征不来真正有战斗力的兵,但眼下实在没有别的办法。 那些曾经坐在办公室里统计报表的人,如今要握着枪在战壕里警戒。他们的遭遇成了乌克兰战局的一个缩影:一边是前线急需兵力的现实压力,一边是后方民心渐散的无奈,只能用这种最直接也最残酷的方式,硬撑着防线不塌。西方的援助还在断断续续地来,可人的生命和意志,耗一天就少一分,这大概就是乌克兰不得不 “狠” 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