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美元镍矿交易引欧盟调查!中企抄底绿色资源,背后是新能源产业链博弈! 11月5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启动第二阶段合并调查,矛头直指中国五矿资源与英国英美资源集团达成的镍业务收购案。 这笔早在2025年2月就已敲定的交易,因涉及新能源产业链核心资源,从商业合作升级为全球资源格局博弈的焦点,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根据双方协议,英美资源集团将旗下位于巴西的镍业务(非原文所述印尼)出售给五矿资源,交易对价最高可达5亿美元——其中首期现金支付3.5亿美元,剩余1.5亿美元包含与价格挂钩的额外对价及未来投资相关款项。 此次出售的巴西镍资产颇具价值,不仅储量可观,更具备年产4万吨镍铁的稳定产能,且全程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属于新能源产业青睐的“绿色镍矿”,开采成本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英美资源集团的出售决策,源于一场未竟的巨头并购:去年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提出490亿美元主动收购要约,虽最终未果,但促使英美资源启动战略重组,聚焦铜、铁矿石、化肥等核心资产,而镍业务则被纳入非核心资产剥离清单。 对五矿资源而言,此次收购堪称精准“抄底”——交易达成时恰逢镍价处于低位,既契合中国对优质镍资源的迫切需求,又能凭借绿色产能契合全球“双碳”趋势,商业价值与战略意义兼备。 为何一笔商业交易引发欧盟强势介入?关键在于镍的战略属性。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储能设备的核心原材料,镍已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的“兵家必争之地”。 而咱们镍储量仅占全球3.1%,产业链上游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此次收购正是咱们企业优化资源布局、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合理举措。 欧盟给出的调查理由是“排查反竞争疑虑”,但深层逻辑不难看穿:欧洲正全力推进新能源转型,对镍铁等关键原材料的需求持续激增,担忧中企掌控优质镍资源后,会影响其新能源产业链的稳定供应与成本优势。 这种“泛安全化”的担忧,让原本纯粹的商业交易被赋予地缘博弈色彩。 面对调查,各方已作出回应:五矿资源在港交所发布公告,明确将继续与英美资源及欧盟委员会合作,配合审查工作;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11月5日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中方支持企业秉持互利共赢原则开展务实合作,希望有关方面恪守开放承诺,尊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 分析人士指出,欧盟的调查本质是全球新能源产业链话语权的争夺。在“双碳”目标下,核心资源的掌控权直接影响产业竞争力,而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生产大国,对上游资源的合理布局本是市场化选择。此次调查能否秉持公正,不仅关乎一笔5亿美元的交易成败,更将影响全球资源合作的信任基础。 未来,随着审查推进,这场围绕镍矿的博弈还将持续。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全球化分工的大背景下,将经贸合作政治化、动辄设限调查的做法,终究难以阻挡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趋势,也不利于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协同发展。 看这事儿真挺感慨!五矿这波收购多明智啊,低位抄底巴西绿色镍矿,既补了咱们新能源产业链的资源短板,又契合双碳趋势,完全是市场化的优质操作。 欧盟拿反垄断当由头调查,说白了就是怕咱们掌握上游资源。不过咱也不慌,外交部亮明了公平竞争的态度,五矿也积极配合。全球化时代,把经贸搞成地缘博弈真没必要,优质资源就该合理配置。相信咱们企业的实力,也盼着调查能公正透明,毕竟良性合作才是全球新能源产业共赢的正道! 各位读者友友们,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