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张荣恭突然宣布了。 在接受谢寒冰专访时,他把话说得很直:“‘中国人’的概念就是民族认同”,“‘中国人’的表述就是炎黄子孙”。 这不是一句随口而出的口号,而是一次带着历史分量的公开表态。说得清楚点,这种语境下的“认同”,不仅仅是文化或血缘问题,它同时也是政治立场的明示。 张荣恭这个发言的时间点也不一般。10月22日,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活动正热,他在研讨会上直接批评民进党“淡化历史”,说有人连日本投降书都不愿意提。 这话说得挺冲,但其实也确实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毕竟,日本在二战中正式投降后,台湾回归中国,是写在国际文件里的事,白纸黑字的东西。 现在却有人开始拿“历史记忆”的名义重新包装。张荣恭的意思就是,不能让历史变成一纸空文,更不能让岛内年轻人连“光复”这两个字都没听过。 这番言论一出,岛内媒体立刻炸了锅。支持蓝营的觉得这才是国民党该有的骨气,终于有人敢讲真话了;绿营那边则马上开始批评,说这种说法是“旧思维”。 其实说到底,这并不是第一次国民党内部有人因为对两岸关系的表态而引发争议,但像张荣恭这样把“民族认同”讲得这么直白,确实不多见。 过去几年,国民党为了“选票考量”,在两岸问题上常常走钢丝,一边说要维持现状,一边又不愿意得罪本土派。这次张荣恭一开口,等于是把这个模糊地带直接照亮了。 值得注意的是,张荣恭并不是第一次在这种关键节点发声。他长期负责国民党两岸事务,对两岸局势看得挺深。尤其是在岛内社会越来越倾向“去中国化”的背景下。 他的这番话其实是在提醒社会别把历史的坐标丢了。台湾社会这些年在教育、文化乃至政策层面上,确实出现了很多与过去不同的倾向。 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光复节”“祖国大陆”这些词,已经越来越陌生了。这种趋势如果不被及时纠正,可能真的会让一代人的历史观出现断层。 如果把时间稍微拉长一点回看,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朝设府建省、再到抗战胜利后正式光复,这些历史节点并不是谁想删就能删的。 就像张荣恭说的,日本的投降文件写得清清楚楚,台湾归还中国,这是国际社会承认的事实。现在一些人想用“转型正义”或者“历史多元”来重新解读,其实就是在用模糊概念掩盖清晰事实。 而这种趋势如果不被正视,未来恐怕不止是“光复节”不见了,连台湾的历史定位都会越来越模糊。这次事件也反映了一个现实。 就是岛内的统独议题并没有因为时间推移而变得不重要,反而因为地缘政治变化而变得更加敏感。尤其是近几年,美国加大在台介入力度,民进党政府与外部势力互动频繁。 岛内一些政治人物开始借这些外部力量强化“本土认同”。这种时候,张荣恭站出来讲“民族认同”,无疑是逆势而行。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发言才格外引人注目。 张荣恭讲得很明白,历史不能被掩盖,认同不能被稀释。说到底,这是一个关于你是谁、你从哪来、你要往哪去的问题。 也许听起来有点沉重,但确实是岛内社会绕不过去的现实。现在这个时间点,他的这番话,像是一种提醒,也像是一种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