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只怕俄罗斯,不怕中国?很多人以为,是今天的军事差距。错了!真相是,1945 年苏联用 “西伯利亚劳改营” 打断了日本的脊骨,而我们用 “礼送出境” 养大了它的 “台湾野心”!前者是 “永久威慑”,后者被其误读为 “战略纵容”! 1945 年 8 月,苏联红军以雷霆之势攻入中国东北。号称 “皇军之花” 的日本关东军,在绝对实力面前不堪一击,短短一周就全线溃败。 苏联红军没给日军留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直接将约 60 万日本战俘押往西伯利亚。那里不是什么战俘营,而是真正的人间炼狱。 零下三四十度的极寒天气里,战俘们被迫从事砍伐原木、开采矿山的重体力劳动。没有足够的棉衣,没有充足的食物,每天都有人冻饿而死,或者死于过度劳累引发的疾病。 根据解密的苏联档案记载,这些日本战俘中,最终活着回到日本的不足 50 万人。近 10 万条人命,永远留在了西伯利亚的冻土上。 那些侥幸存活的战俘,也带着一身伤病和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他们回到日本后,把西伯利亚的恐怖经历四处传播:饿到吃树皮,冻到脚趾发黑脱落,稍有反抗就会遭到严厉惩罚。这种集体创伤,像病毒一样在日本社会蔓延开来。 对日本而言,苏联(后来的俄罗斯)从来不是 “谈判对手”,而是 “惹不起的狠角色”。这种威慑不是暂时的,而是刻在基因里的永久记忆。 反观中国,当时的选择完全不同。抗战胜利后,中国接收了约 200 万日本侨民和战俘。经历了八年战乱,中国大地早已满目疮痍,百姓连温饱都成问题,但我们没有选择报复。 国民政府和后来的新中国政府,都采取了 “礼送出境” 的政策,把他们安全送回日本。 当时的中国,一方面是出于人道主义精神,不想让无辜百姓为军国主义的罪行买单;另一方面,战后国内百废待兴,也需要尽快恢复秩序,不想再陷入与日本的纠缠。 可中国的善意,却被日本解读错了方向。在日本的认知里,战争中战败方往往会遭到胜利者的清算,而中国的 “礼送出境”,没有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他们没有把这当成人道主义,反而误判为中国 “软弱可欺”,觉得即使日后挑衅,也不会遭到严厉反击。这种误读,悄悄养大了日本的野心,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 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台湾早已明确归还中国。但日本一直贼心不死,背后就有这种 “战略纵容” 的误读在作祟。 比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就和台湾保持着隐秘的官方往来;近年来,更是公开炒作 “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向台湾出售武器零部件,派政客窜访台湾。 再看现在的俄罗斯,对待日本的态度从来都是 “硬碰硬”。北方四岛问题上,俄罗斯寸步不让。 普京曾公开表示 “俄罗斯的领土没有一寸是多余的”,随后就往北方四岛部署了导弹系统和岸防部队。日本除了口头抗议,连半句硬话都不敢说。 为啥?因为日本知道,俄罗斯说到做到。当年西伯利亚劳改营的教训就在眼前,他们不敢赌俄罗斯的底线。 说到底,日本的 “怕” 与 “不怕”,从来不是看当下的实力对比,而是看历史上的 “教训够不够深刻”。 但时代早就变了。现在的中国,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和决心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日本如果还抱着过去的误读不放,在台湾问题上继续越界,迟早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阿卟
一群文明人和一群野兽,你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