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称中国无权过问稀土用途,属于经济机密,说这话确实是没有毛病,尊重你也理解你,

玉尘飞啊 2025-11-04 01:26:23

德国称中国无权过问稀土用途,属于经济机密,说这话确实是没有毛病,尊重你也理解你,但是你不买中国的稀土就可以了,我有不卖的权利,也懒得问你的用途了。 稀土不是一种金属,是17种稀有金属的统称。小到智能手机,大到电动汽车、战斗机,都离不了它。全球近90%的稀土都来自中国,而德国作为欧洲制造业的“顶梁柱”,对稀土的需求特别大。 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德国进口的稀土里,有2/3都来自中国。欧盟更是夸张,98%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 这种依赖度下,德国说“用途是机密”就显得很微妙。就像只找一家面包师订蛋糕,却不肯说蛋糕是自己吃还是拿去做别的,难免让人多想。 这事儿不是头一回发生,2010年中日有争端时,中国暂停过对日稀土出口。日本产业界立马乱了套,稀土价格一度涨了20倍,丰田等企业成本飙升,苦不堪言。 更经典的是1973年阿拉伯国家石油禁运,直接用“卖方选择权”改了全球能源格局。现在要是中国真用“不卖”回应德国的“不问”,德国恐怕得面临供应链地震。 欧盟2024年通过了《关键原材料法案》,想2030年实现10%本土开采、40%本土加工。可现实是,欧盟现在的稀土加工比例还不足15%,离目标差得远呢。 德国大众的电动车转型正关键,缺了稀土根本转不动。想找格陵兰矿场这类替代源,至少要5年时间,预算还得翻倍。 买方有权保密,卖方自然也有权选客户。真闹起来,显然是依赖方更焦虑。但硬刚其实没有赢家,历史早证明了,供应链当武器用,短期能施压,长期只会倒逼对方找替代。 2010年稀土风波后,日本就赶紧布局越南、澳大利亚的矿场,还砸钱搞回收技术。到后来,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稀土占比从90%以上降到了49.3%,虽然重稀土还得靠中国。 中国有资源优势,但要是一直只卖原材料,不往高端加工走,反而可能被资源“绑住”。就像有些国家光靠卖资源,其他产业反而发展不起来,这可不是好事。 更聪明的做法是“竞争性共生”,欧盟可以加速搞稀土回收,比如从电子垃圾里提炼。欧洲议会已经在推动把战略原材料的回收比例提至45%以上,就是想摆脱依赖。 中国则可以往上游走,比如把稀土加工成永磁材料这类高附加值产品。这样一来,双方就不是互相“卡脖子”,而是在技术上比着进步,反而更有奔头。 毕竟全球都在搞碳中和,电动车、风电设备都缺不了稀土。合作创新才是真的稳。就像两个吵架的厨师,争来争去不如共享厨房,才能做出更像样的菜。 这场稀土博弈,说到底是供应链话语权的重新调整。买方要权利,也得考虑卖方的立场。 你觉得中德这种稀土博弈,最后会走向合作升级还是短期硬刚?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网《“与中国‘脱钩’困难且代价高昂”》 参考消息《俄专家:欧盟或将输掉“稀土之争”》 观察者网《中国出台稀土新规,德国也跳出来……》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