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阳明的心学总是流行不起来?”朋友郑重其事地发问,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这个问题,实际很好回答:因为人性的本质是懒惰的,而王阳明的心学则要求与人性对抗。心学的本质,是赢人性。 比如,心学主张真正的修行,不在寺庙,不在书斋,就在你每天面对的那些最繁琐、最痛苦、最棘手的事情里。它要求所有人把每一次困难、失败,都当成一次人性的考验,当成磨砺自己那颗心的绝佳机会。 这和佛家的“避世”,是截然相反的。佛家避世思想,是完全灭人欲,也就是直接逃避人性。 它与道家的靠顺其自然、合乎大道而达到成功,也是不同的,道家侧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最重要是了解道。而王阳明的心学,则讲“吾性自足”,认为内求就可以了。而内求,恰是最难。 人性的懒惰本质注定:谁都愿意去烧烧香、许许愿,而不是苦哈哈地在繁琐的日常里修行。 心学既主张修行,就必然要求行动相配合,非常讲究实践。可人的懒惰本性是会阻碍实践的,道理都懂,可做起来就难了。比如,谁都知道运动好,你的心里(潜意识)极其清楚,可让你去运动,尤其日复一日地坚持,这多难? 既然难,自然它就很容易被人放弃了。 懒惰本性注定:谁都想躺平,谁都想舒服。 人性的懒惰本性,也注定,人是会为自己找借口的,做任何事失败了,都能找到借口,而非方法。 可王阳明的心学则彻底没收了所有人的借口,它强迫人面对自己的虚伪和软弱,不给任何躺在舒适区自我安慰的机会,因为它始终告诉你“一切都是你自己决定”,所以你的成败与任何外界因素无关,而只与你的心和你是否真正知行合一有关。反正,你就是要自己去找自己的问题,别去找借口。 这谁受得了啊! 同时,王阳明心学的关键著作《传习录》,实际是在四书五经的基础上咬文嚼字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说到底它是四书五经新解。所以,你要读懂王阳明的心学,非得先把四书五经研究透。这,不也是与人性的懒惰本性相违背吗? 所以,王阳明的心学没有流行起来,和心学是否厉害没有关系,而只因它难度实在太大。因为,接受心学,等于与人性去对抗,等于去战胜人性。 所以,相比佛、道等,王阳明的心学才是最难的,其难,就在于:它对学习心学者的要求,太高太高。 能达到其要求者,实在太少太少。自然,它也无法流行起来了。关于王阳明心学无法流行的背后原因,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白人饭背后的真正含义》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