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个股风险提示

新浪财经 2025-11-03 17:56:29

风险一:借壳重组预期落空带来的股价回落风险

并购重组政策为控制权交易创造了条件,早在2024年9月底,监管层便已密集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旨在鼓励上市公司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来提升经营效率。2025年A股市场迅速迎来一波控制权变更的汹涌浪潮。

基于对资产运作的预期,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往往伴随着股价大涨。据统计,截至10月23日,年内有筹划控制权交易的上市公司中,有22家年内股价已翻番。A股年内股价涨幅前十的公司中,有5家涉及控制权交易,包括上纬新材、菲林格尔、*ST亚振、天普股份、品茗科技。

2025年7月8日,上纬新材发布公告称,智元机器人相关企业拟通过要约方式收购公司控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共同持股的主体。自此,上纬新材股价大幅上涨,公告发布后的17个交易日累计涨超13倍,并成为A股2025年首只10倍股。

2025年10月下旬,上纬新材在股价持续大涨后连续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公司明确表示虽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但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37%,未来12个月内无资产重组计划,未来36个月内收购方智元创新无借壳上市安排,且当前市盈率远超行业均值,提醒投资者警惕高估值风险。天普股份10月15日也发布类似公告:针对市场传言,公司确认收购方中昊芯英(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的资本证券化路径与此次收购上市公司无关,目前,中昊芯英已启动独立IPO,正处在股份制改制阶段,其上市计划独立推进,不依赖本次收购。

华建集团作为上海国资旗下上市公司,市场传闻其作为半导体设备独角兽公司上海微电子的借壳平台,在2025年9—10月股价持续大涨。10月21日晚华建集团针对并购传闻也发布澄清公告,其表示,经公司自查并书面询证控股股东上海国投公司,截至上海国投公司回函出具日(2025年10月21日),公司及上海国投公司不存在可能对公司股价产生较大影响的涉及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自公告之日起未来12个月内,上海国投公司不存在涉及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资产注入的安排。澄清公告发布后,公司股价遭遇连续跌停。

图1:华建集团2025年下半年股价日K线走势图(左右滑动查看)

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并购重组,避免盲目跟风炒作。在投资前,要深入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并购重组的具体方案以及潜在的风险因素。当并购重组失败时,要根据公司的长期价值和自身投资策略做出合理的决策。上市公司也需要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及时、准确地披露相关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稳定投资者预期。

风险二: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分化趋势

截至10月30日,A股已累计有4265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三季报,其中3339家盈利,926家亏损,合计营收同比增2.12%,合计净利润同比增7.86%。从净利润变动幅度来看,2314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加,其中945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50%,1950家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793家公司净利润降幅超50%。

从行业来看,三季报业绩较好的行业主要有:1)延续较高景气信息技术板块如:通信设备、半导体、消费电子、游戏、IT服务等;2)持续复苏的中高端制造业,如风电设备、航天装备、轨交设备、摩托车、电池、工程机械等;3)低基数或价格改善的资源品领域:如普钢、焦炭、贵金属、能源金属、水泥、小金属、农化制品,以及农产品加工、教育、证券、保险等。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报数字,近期AI企业三季报的陆续发布,“卖铲子”的算力基础设施板块成为AI浪潮最大受益者。工业富联第三季度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寒武纪、胜宏科技、新易盛、中际旭创等前三季度收入和利润同步大幅增长。10月29日英伟达股价连续大涨创新高,成为史上首个总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的公司,外界对于英伟达率先完成这一历史成就并不意外,当产业淘金热来临,最先赚钱的往往是“卖铲子”的企业。

相对而言,由于房价低迷和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房地产和消费产业链相关的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普遍较为惨淡。消费产业链包括白酒、家居用品、服装家纺、农业养殖、汽车、宠物食品等行业,房地产产业链包括房地产开发、家居建材、家电等行业。白酒上市公司公布的业绩验证了这一点,10月29日,贵州茅台、舍得酒业、迎驾贡酒等白酒企业发布三季报。第三季度,贵州茅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35%,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0.95%。舍得酒业、迎驾贡酒、顺鑫农业、老白干酒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全部同比下降,降幅分别为29.69%、26.16%、78.32%和30%。10月30日,五粮液发布的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65%。

表1:白酒上市公司第三季度业绩增速列表(左右滑动查看)

对于白酒等消费股的股价走势,我们认为,今年消费股整体涨幅落后甚至是负收益,业绩因素在股价中已有较充分反映,由于长期业绩相对确定性及低估值,可能正在逐步迎来买点机会。

风险三:可转债强制赎回

随着可转债正股股价的上涨,批量可转债触及了赎回条款。截至2025年10月30日,沪深两市已100%触及赎回条款的可转债数量为75家,其中已发布公告将要强赎但还未完成赎回的可转债有10家。

按照赎回登记日排序,在11月强赎的可转债有富仕转债、长集转债、纽泰转债、春秋转债、升24转债、晨丰转债、中金转债和恒邦转债,另外还有彤程转债和洛凯转债未确定赎回登记日。若投资者忘记卖出或转股而被按照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强制赎回,按照2025年10月30日可转债的收盘价计算,这些转债持有者将分别面临14.85%—38.55%的投资损失。

表2:当前已发布强制赎回公告还未实施的可转债列表(左右滑动查看)

风险四:解禁风险

2025年11月A股共有69家公司面临限售股解禁,整体解禁市值为1599亿元,解禁公司家数和解禁市值规模相比10月均明显下降。

图2:A股2025年1月—2025年12月月度公司股票解禁数量统计(左右滑动查看)

从公司限售股解禁比例来看,2025年11月解禁比例最高的三家上市公司分别是锐捷网络、聚星科技和新天地。11月解禁市值超过100亿元的公司仅有锐捷网络、创新新材两家,解禁市值规模分别为520亿元和103亿元。

表3:2025年11月解禁市值超过100亿元或解禁占比超过30%的上市公司列表(左右滑动查看)

风险五:减持风险

从公司最近发布的股东减持计划情况看,截至2025年10月30日,2025年10月共有20多家公司发布了股东通过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的计划,拟减持股份数量上限占总股本比例最高的公司为双杰电气(3.11%)、西域旅游(3.00%)、泰嘉股份(3.00%)和吉峰科技(3.00%)。

表4:2025年10月发布的公司股东拟减持计划(减持比例不低于0.80%)(左右滑动查看)

从公司高管减持股份情况看,截至2025年10月30日,2025年10月共有52家公司出现高管净减持行为,其中华业香料、康辰药业和光莆股份的减持股份比例最高,净减持金额占总市值比例分别为3.13%、1.95%和1.82%。

表5:2025年10月公司管理层完成减持股份行为列表(减持占比不低于0.50%)(左右滑动查看)

所列示的投资标的仅作为举例说明,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期作者:

4 阅读:5343

评论列表

ZGZ

ZGZ

4
2025-11-04 17:54

没什么说的科技股千万不要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