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以前为了向英国和日本示好,突然就取消了和中国合作的100亿美元巴加莫约港

当永安 2025-11-03 16:54:55

坦桑尼亚以前为了向英国和日本示好,突然就取消了和中国合作的100亿美元巴加莫约港项目,还到处说不跟中国合作了。 可六年过去了,港口还是一片空地,国内的年轻人找工作都快挤破头了。 2025年10月,坦桑尼亚政府干脆拿出220亿先令,又来请中国企业参与这个项目。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港口,原本是他们最希望的“引擎项目”。因为只要港口建起来,就能带动航运、仓储、工业加工、物流等一整套产业链,成千上万的岗位自然就出来了。可现在,什么都没发生。 反观他们当初转向西方时的期待,英国和日本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说什么要“支持坦桑尼亚经济发展”“提供现代化港口方案”。 可这些“承诺”,最后都变成了文件夹里的漂亮PPT。没有资金,没有动工,没有实质推进。西方国家的投资逻辑简单:要么你有资源,要么你能当他们的战略棋子,否则就等着“听承诺”。 所以到了2025年,坦桑尼亚终于扛不住了。10月份,他们宣布将拿出220亿先令,再次邀请中国企业参与巴加莫约港的开发。是的,就是那个六年前他们“断然拒绝”的中国合作伙伴。 有人说,这叫“打脸”。但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现实教育”。当初他们以为,站到西方那边就能得到更多好处,可没想到,自己只是被用来做个“示范样本”。 等西方拍完照、发完新闻稿后,项目一拖再拖。毕竟,对他们来说,非洲只是“政治舞台”,不是“共赢市场”。 而中国不同。中国在非洲修的铁路、港口、公路、电站,几乎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埃塞俄比亚的亚吉铁路、肯尼亚的蒙内铁路、尼日利亚的拉各斯港口,这些工程都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当地经济格局。 坦桑尼亚自己也不是没见过——中企承建的达累斯萨拉姆-莫罗戈罗电气化铁路,效率高、质量好,让他们尝到了真正的甜头。所以当他们这次重新回头找中国合作,多少也带着点“服气”。 据坦桑尼亚方面透露,他们希望这次能通过与中国合作,把巴加莫约港打造成“非洲最大深水港之一”,能够直接停靠世界上最大的货轮。 这个项目一旦建成,不仅能缓解达累斯萨拉姆港的拥堵,还能吸引更多区域货运流向坦桑尼亚,变成真正的经济枢纽。 这背后其实有个更大的逻辑,信任。很多非洲国家都经历过同样的过程:一开始对中国充满期待,后来被西方舆论一搅合,又开始犹豫不决; 可时间久了,他们发现,中国虽然不说漂亮话,但项目一个接一个地落地;西方虽然开口动听,但落地率几乎为零。最后大家都慢慢明白,发展的关键不是看谁会讲故事,而是谁愿意真干活。 坦桑尼亚这次的“回头”,其实也折射出一个趋势:非洲国家在看待中国时越来越务实。他们不再只听外界的声音,而是自己去比较、去衡量,谁是真正的合作伙伴。 而中国的态度,一直是尊重选择、平等合作。中国没有强迫任何国家必须签什么条约,也不会因为对方当年拒绝就“记仇”。只要项目能推动当地发展,中国企业依然愿意参与。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非洲能稳扎稳打几十年。它不是靠嘴,而是靠一条条铁路、一座座大桥、一个个工业园区,把信任一点点积累起来。 坦桑尼亚这次的转变,也是一种“现实觉醒”。他们终于明白,国际关系不是演讲比赛,更不是外交秀。真正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是能落地的项目、能创造就业的工厂,而不是一纸承诺。 港口荒了六年,这已经足够说明一切。没有投资,就没有产业;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国家就难以发展。坦桑尼亚终于意识到,过去那场“政治上的表态”,其实代价是经济停滞的六年。 所以,这次他们主动拿出资金、重新邀请中国合作,算是一次“务实回归”。而这,也正好说明了一个道理,国际合作最终拼的不是立场,而是结果。 对中国来说,这也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先拒后请”的故事。非洲不少国家一开始听信了“债务陷阱论”“中国扩张论”,后来发现这些话全是空的,才又回头找中国谈合作。 因为他们看得越来越清楚那些真正为他们修路建桥、带来就业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至于巴加莫约港的未来,如果一切顺利,它或许会成为坦桑尼亚经济的“转折点”。 港口建起来后,物流、制造、能源、房地产等行业都会被带动,当地青年也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那时候,他们也许会庆幸,还好,我们又回头了。 毕竟,一个国家的选择,可以一时冲动,但不能永远脱离现实。国际合作从来不是比谁喊得响,而是谁能真正帮你把事干成。坦桑尼亚这次,算是上了堂真实而深刻的课。 信息来源:新华社——2025-10-19中国与坦桑尼亚共同启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项目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当永安

当永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