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办会,学者云集,历史翻新页 11月2日北京大学举办了国际研讨会,会议主题是

零零后小萌新 2025-11-03 13:14:21

北大办会,学者云集,历史翻新页 11月2日北京大学举办了国际研讨会,会议主题是“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抗战”,近百名学者参与其中,这些学者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香港、澳门,还有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地,近年这样规模的学术活动较为少见,以往类似会议由官方主导或侧重政治议题,而本次由学校发起,更注重学术探讨和交流。 这次开幕式由北大党委书记何光彩主持,现场没有看到更高级别的领导出席,但上台发言的人分量很足,比如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叶维丽教授,她专门研究抗战时期的女性与社会生活,一开口讲话,媒体记者就纷纷记录她的观点,这反映出当前大家不只关注战争与政治议题,也开始留意普通人的生活状况,以及女性在历史中如何支撑起半边天。 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学者都来了,虽然名单没有具体点名,"两岸暨港澳"这几个字却写得清清楚楚,这种情况现在很少见,最近几年很多学术场合因为政治因素,两边人都不太愿意一起出席,这次能坐在同一个会场,算是一种心照不宣的缓和,日本学者也在名单里,只是没说具体谁来,也没提发言内容,日本学者对这类会议一向持谨慎态度,这次能把他们列进去,至少说明双方还保持着对话的可能。 英美学者不仅来到现场,还亲自上台发言,他们看待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不只是将其视为二战的一部分,而是放在全球反法西斯斗争、殖民地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中理解,叶维丽作为华裔学者,被安排在开场发言,可能是主办方想借助她的身份拉近中外学者的距离,这种来自海外的观察视角,在当下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次会议没有讨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这些新技术,国外已经在使用人工智能整理档案资料,日本早稻田大学去年就公开了侵华日军士兵日记的英文数据库,我们这里仍然依靠传统方式查阅书籍和查找资料,方法跟不上时代,研究进展速度可能也会落后一些。 前一周央视播放了纪录片,讲述东南亚华侨支持抗战的故事,这个纪录片和后续的学者讨论形成呼应,一个面向普通观众展示内容,另一个供学者交流观点,两者都强调民族情感的作用,没有提及政治动员,这表明主流叙事方式正逐渐@转变,不再依赖口号宣传,而是通过人情故事来传达信息。 日本学者是否到访这件事,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2023年东京大学曾经因为档案共享问题和责任归属谈不拢,取消了与中方的合作项目,这次如果真有学者前来,他们讨论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值得关注,可能是态度有所转变,也可能只是例行安排。

0 阅读:0
零零后小萌新

零零后小萌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