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美国人开始羡慕中国制度了,有美国学者这么概括:美国是资本控制国家,国家听资本

薛彤作琴 2025-11-03 10:33:35

现在美国人开始羡慕中国制度了,有美国学者这么概括:美国是资本控制国家,国家听资本的,中国则是国家控制资本,资本听国家的,这是没错的,但问题的关键是,为何中国能够做大让资本听命于国家的。 关键就在于有能定方向的 “压舱石”,中国国新这类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就是典型,它手里的钱不是随便投的,而是盯着国家最急需的领域发力。 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单是投给原创技术策源地的钱就超 670 亿元,把首批 29 家央企的创新项目全覆盖了。 载人航天、国产航母这些大国重器背后,都有这类资本的影子。要是换成纯粹逐利的资本,未必愿意砸钱到研发周期长、见效慢的 “卡脖子” 技术上,毕竟芯片、航空发动机这些领域,短则十年八年,长则二三十年才可能有回报。但国有资本的存在,就像给产业创新安了 “定盘星”,先把最难啃的骨头啃下来,搭建起基础框架。 更聪明的是用制度给资本 “划航道”,不是堵死路,而是引对方向。中国国新搞的 “接力式” 投资模式很有代表性,从技术孵化期到产业成熟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资本工具跟进,既给初创的硬科技企业输血,也帮成长期的企业扩规模。 2024 年发行的 530 亿元专项债,全砸在了 “两重”“两新” 项目上,逼着传统产业升级,催熟新兴产业。这种引导不是靠行政命令硬压,而是靠政策倾斜、基金扶持这些实实在在的办法,让资本看到跟着国家战略走能有稳定回报。 2025 年 A 股波动时,中国国新一下拿出 800 亿元增持央企和科技类股票,既稳了市场,也给社会资本指了方向,这就是用行动立规矩。 还有套管得住的 “硬机制”,让资本不敢 “越界”。中国国新搞的 “四方审核、一会支撑、三会决策” 投决体系,从投资方向到风险防控,每个环节都有闭环管理。 不是说资本不能赚钱,而是不能赚 “短视钱”“黑心钱”。就像他们重点布局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这些领域,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安全账、发展账。反观有些地方资本炒作房地产、囤积民生商品,国家一出手规范,市场立马降温,这背后就是监管机制在发力,划定了资本不能碰的 “红线”。 最根本的是把资本拧成 “一股绳” 的协同力。中国国新已经和 90 多家央企搭起合作网,还在长三角、成渝设了区域中心,把央企资本、地方资本、社会资本串起来。 比如推进绿色转型时,一边筹设绿色发展基金,一边用保理、租赁这些工具给企业输血,累计投放资金超 5000 亿元。这种 “国家搭台、资本唱戏” 的模式,让不同资本各归其位:国有资本扛大旗、社会资本补短板,谁都不能脱离大局单打独斗。 所以中国能让资本听话,不是靠强制管控,而是靠 “压舱石” 定方向、“航道” 引路径、“机制” 守底线、“协同” 聚合力。资本还是那些逐利的资本,但通过制度设计,把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局部收益和全局利益绑在了一起,这大概就是西方学者看不懂的 “中国门道”。 信息来源: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国新徐思伟:聚焦 “四新”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0 阅读:15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