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一新疆男子退伍后被分到供销社工作,当地百姓频繁在他这里赊账,他从不拒绝,谁料主任查账竟赊了20000多元,转过头对他说:“你走吧,”他叹气:做人不能太心软!可哪想因为别人的1个帮助,又让他做起了“好人”。 阿里木江·哈力克出生在1971年4月,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一个普通维吾尔族家庭。那里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居民收入不高。他小时候帮家里干农活,放牧羊群,生活简单。完成小学和初中教育后,1989年他参军入伍,在石河子服役。部队期间,他接受军事训练,学习基本技能,退伍时是1992年。回到家乡后,他被分配到当地供销社上班,主要负责销售米面油等日用品。工作两年多,面对村民经济困难,他处理了不少赊账事务。欠款积累到1万多元后,主任要求追回,他走访村民家,发现他们确实还不起。报告情况后,他被辞退。从那以后,他靠卖羊肉串维持生计,1997年供销社破产,他离开新疆,到北京、郑州、北海、昆明等地打工,捡垃圾、当窑工,经历各种辛苦。2001年,他来到贵州毕节,继续卖羊肉串。没有营业执照,烤炉被没收,他得到农民工和酒吧老板的帮助,重新起步。 阿里木江·哈力克在和静县供销社工作时,村民常来买米面油,因为收入不稳,很多时候赊账。他同意这些请求,记录欠条,发放货物。两年下来,赊账总额达到1万多元,相当于当时一辆小轿车的价值。主任查账发现后,要求他上门追款。他走访多家土坯房,村民表示无钱偿还。他回报主任实情,结果被辞退。他蹲在供销社外抽烟,说做人不能太心软。随后,他开始街头卖羊肉串,每天准备材料,推车到集市经营,收入勉强够用。日子就这样过到1997年,供销社破产,他外出谋生。2001年到贵州毕节后,他租摊位烤羊肉串,没办执照,工具被没收。他蹲街角饥饿时,一农民工给他一碗2元豆花饭。几天后,在酒吧门口摆摊,因房租问题被赶。酒吧老板给他100元,让他住杂物间。老板是退伍军人,提到部队互相扶一把。他用钱买新炉子,租摊位,继续生意。 2002年,贵州镇远山火发生,阿里木江·哈力克扛水桶上山扑火。火灭后,镇政府奖励300元,他加上攒的200元捐给当地小学。2003年,他在医院遇男孩周勇患肾病,家里缺手术费。他捐200元,联系媒体报道,凑齐1万元善款,男孩得救。他雇男孩母亲帮串肉串,提供每月收入。从那年起,他省吃俭用,羊肉串收入部分用于捐助贫困学生。2006年,他捐5000元到毕节学院设助学金。2007年,给达溪镇聚河小学送181个书包,组织学校首次升旗仪式。他资助的学生中,有人考上大学,当老师,还资助别人。他的事迹传播开来。2010年,中央电视台报道他,评为感动中国人物。2023年,甘肃积石山地震,他去灾区支炉子,免费做手抓饭给群众。他生活节俭,一件15元毛衣穿四年,饮食常是馕和白水。收到学生来信时,他查看信件,露出笑容。 阿里木江·哈力克的经历从新疆供销社赊账丢工作,到贵州卖羊肉串做慈善,靠的就是那点坚持。赊账那事让他明白,心软有时得付出代价,但后来别人帮他一把,又让他选择继续帮人。生活本就接地气,赚点小钱就捐出去,帮穷娃娃读书,这事谁都能学学。赊了2万多欠款被辞退后,他没怨天尤人,摆摊卖串,日子苦但实打实。到了毕节,农民工给饭,老板给钱,这些小帮助让他重拾信心,从捐500元开始,一步步捐到10多万,资助上百学生。扑山火、帮男孩治病、设助学金,这些事不花哨,就是攒钱帮人。灾区做饭也一样,简单直接。他过得俭朴,毛衣穿几年,饭就馕加水,但学生考上大学,当老师,继续帮别人,这链子就连起来了。做人就这样,帮一把可能换来更多帮一把。 赊账丢工作这事,阿里木江·哈力克当时叹气说心软不行,但后来在贵州,别人帮他后,他又开始做好人。赊了2万多,主任直接让他走人,他也没闹,就去卖羊肉串。1997年供销社破产,他全国转悠,2001年到毕节,烤炉没了,饿肚子时农民工给碗饭,酒吧老板给100元,这让他想把善意传下去。从2002年捐钱给赵敏,到2003年帮周勇凑手术费,再到设助学金,送书包,他的捐款累计20多万,帮了数百学生。参与汶川地震捐款、玉树去前线做饭、2023甘肃地震支摊,这些事显示他不光捐钱,还出力。生活上,他不讲究,毛衣15元穿四年,饮食简单,但这让他的善举更真实。学生们有的成才后也帮人,这影响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