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包工头”黄德满花3000元接手了一家资不抵债的宾馆,改名维也纳酒店,经营之初酒店没有客户入驻,窘迫到连工资都发不出。很多人都以为它快倒闭,却没想到随后黄德满只用了一招,让它会员数超过2000万,成为中国连锁酒店之王! 黄德满这人,1966年生在广东阳江一个穷山沟里,家里穷得叮当响,没啥靠山。从小他就爱啃书,村里没学校,他就农闲时候借旧书,点着油灯一页页翻,硬是把文化水平拔高了不少。村里小孩大多只认得几个字,他却能看懂报纸上的改革开放新闻。话说回来,那时候农村日子苦,他帮父母下地干活,扛锄头插秧,边干边琢磨外头世界啥样。 1977年,他15岁那年,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录取书寄来全村热闹,可体检要50块钱,家里东拼西凑借不着。他咬牙收拾行李,回田里继续耕地。接下来的几年,他一边种田,一边自学,集市上换书看,学点算术和生意门道。广播里放深圳特区消息,他耳朵竖着听,觉得机会在那头。80年代末,中国经济刚起步,他攒了5000块,背个布包坐长途车直奔深圳。 到深圳头一遭,黄德满啥活都干,先在海边工地填土,扛沙袋从早扛到晚,晒得皮肤黑亮。工友下班围棚聊天,他蹲一边听,记建筑活儿怎么干。几个月后,他升小工头,带十来号人浇混凝土砌墙,管材料管进度。深圳街头变化快,他闲时逛小吃摊,看老板怎么招呼客,琢磨成本咋控。1993年,他用积蓄承包家快倒的招待所,花3000块签合同,那一刻他知道,得从头来过。 接手招待所那天,黄德满推开吱呀响的大门,里面霉味扑鼻,墙皮剥落,床铺灰扑扑的,水管滴水响。服务员跑光了,欠债账单摞成堆。他卷袖子上手,拖把擦地板,锤子敲松门,亲自拉线修灯。开业第一周,街上人来人往,没一个拐弯进店,前台钟表走得慢,收入条零。他从兜里掏零钱发员工薪,省着自己一口饭,煮粥分给大家。慢慢,个别出差客挑便宜房住,他领路进门,教怎么用开关。 黄德满瞅准商务客多,就在房里安免费上网电脑。那年头,90年代初,拨号上网是新鲜货,他蹲地接线,试信号稳不稳。客推门见桌上有鼠标,先摸索两下,就坐下查邮件。消息一传,更多人订房,他教员工操作上网,保设备不卡。接着推免费早餐,早晨摆粥桶包子,客端盘子挑着吃。退房拖到中午,他核单子,提醒行李放哪。回头客多了,大厅电话响个不停,入住率爬上五成。 这些小招数攒起口碑,黄德满定服务标准,写手册发员工,统一打招呼和查房流程。酒店稳住脚,他瞄中端市场,普通人住得起又有味儿。全国开分店,他坐火车跑现场,看装修进度,调开业布置。2007年,软银赛富砸1.15亿进来,他签协议,钱投新店和系统。会员卡发得飞起,登记台排队,会员数冲破2000万,分店从几家变几百家,行业里站稳前排。那一招,说白了就是抓服务细节,不玩虚的,直戳客人心窝。 维也纳酒店火起来,黄德满没守着一亩三分地。他早年建筑和餐饮的底子,让他对市场敏感,总能找准痛点。免费网和早餐听着简单,可那时候酒店多半还玩价格战,他先一步踩服务点,客住着舒坦,自然嘴对嘴传。会员系统建好,积分换房,客卡揣兜里,下回还来。分店扩张时,他管质量不松,统一装修和培训,保品牌不走样。软银的投资来得及时,帮他加速布局,从深圳辐射全国,门店遍地开花。 2016年,黄德满跟锦江酒店集团谈股权,桌上文件摊开,他翻条款签字,把80%股份卖出,换来17.488亿。留20%在手,继续坐董事会,听报告提建议。酒店总部里,员工穿梭忙活,他走走廊查监控和前台,保标准落地。卖股后,他没歇着,组队开和鲜食品科技集团,主打无添加健康食。起步时,他去仓库摸食材,查谷物颗粒,定0添加规范。工厂在深圳郊,戴帽踩钢筋,看线调试和工人包货。 和鲜集团跑起来,黄德满每周去厂,推门瞧流水线,机器转袋子码整齐。他协物流,核发票交单,保货准时到。推产品上展会,他站台递册子,讲工艺细节。维也纳那边,视频会看数据,入住曲线和反馈,调优化点。从包工头到酒店链主,再转食品,他步子稳,借力扩圈。会员2000万不是吹的,靠实打实服务堆出来。黄德满这路,证明小地方人也能玩转大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