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毛主席躲进了一个农妇家,没想到敌人搜查到农妇家时,农妇却说:“军爷,

小史论过去 2025-11-02 21:18:47

1933年,毛主席躲进了一个农妇家,没想到敌人搜查到农妇家时,农妇却说:“军爷,你们要找的共产党在我家。 黄菊喜1882年出生在通城县黄袍山夜珠窝村。那地方山多地少,穷得叮当响。她小时候父亲就没了,母亲改嫁,她跟着过日子。家里没啥积攒,吃穿全靠几亩薄田。12岁那年,父母把她送到村里吴立成家当童养媳。婚后她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吴朝义、次子吴朝炳、三子吴朝福,大女儿吴凤桂,小女儿吴满桂。日子紧巴巴,她起早贪黑干农活。 丈夫得病早早走了,黄菊喜守着五个娃过活。没男人手,她一人扛起家计。天不亮下地插秧割稻,中午回来喂猪做饭,晚上点油灯缝衣裳,还抽空教孩子认几个字。村里人说她命苦,可她咬牙挺住,没让哪个孩子饿肚子。靠着这股子倔劲,孩子们一个个长大成人。 1927年毛主席第一次上黄袍山,组织农民自卫军。队伍路过夜珠窝,黄菊喜腾出自家土屋让住。毛主席进门瞧见墙上孩子照片,夸了句有精神头。两人聊起家常,她说拉扯娃的难处,毛主席讲革命靠老百姓出力。她觉得这路子对头,就支持起来。长子吴朝义长得跟毛主席有点像,她干脆认干儿子,毛主席叫她黄菊妈。从那起,她家成了红军落脚点。 黄菊喜家地处山窝,进出方便。她开始帮着传情报,战士来时煮饭藏人。村道泥泞,她提灯笼半夜送信,从不喊累。孩子们见妈这么干,也跟着学。长子吴朝义先参加队伍,其他几个渐渐跟上。黄袍山这边,苏维埃政权站稳脚跟,全靠这些老百姓出力。她继续种地养家,表面上看跟普通农妇没两样。 毛主席后来又来过两次黄袍山,每次都住黄菊妈家。1933年9月第三次来,本是考察民情,顺道看望干妈。黄袍山风光没变,可形势变了。国民党那边盯得紧,红军活动空间小。毛主席忙完正要走,叛徒何亚军把消息卖了出去。国民党军队调集人马,直奔村子,封了所有路口。 敌人进村后,军官下令挨家搜。士兵端枪踢门,翻箱倒柜,村里鸡飞狗跳。黄菊喜赶紧把毛主席推进家内地窖。那地窖是她平时存粮用,入口用木板柴草盖严实。毛主席藏好,她在外头装没事人。士兵搜到她家,枪托砸墙,掀锅灶,戳猪圈厕所,一无所获。军官气急,召集全村人到空场威胁。 黄菊妈见乡亲们被枪顶着,站出来对军官说那句关键话。士兵折回她家,只见次子吴朝炳25岁,穿着件旧衣坐在堂屋。敌人一看像那么回事,上前绑了就押走。吴朝炳被卡车拉出村,次日在通城县教军场活埋。黄菊喜去收尸,只捡到染血衣角。这事儿她扛住了,毛主席安全脱身。 吴朝炳走后,黄菊喜没停下脚步。长子吴朝义1934年在铜鼓战斗中中弹牺牲。大女儿吴凤桂早几年参加红军,抢救伤员时被俘,敌人毁了遗体。三子吴朝福在行动中阵亡,小女儿吴满桂也倒在战场。到1937年,她五个孩子全没了。黄菊喜一人守着空屋,继续干农活,支持革命。村里人敬她叫英雄母亲。 新中国成立,黄菊妈事迹传开。1959年国庆10周年,77岁她接到请帖去北京。火车到站,车接上天安门。毛主席亲自搀她上城楼,一口一个黄菊妈。台上她站着看阅兵,下面坦克飞机过,群众欢呼。她穿着布衣,简单朴实。回村后,她带头生产,教年轻人革命传统,拿过省县劳动模范。

0 阅读:0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